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2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1287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509篇
人才学   59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702篇
理论方法论   599篇
综合类   12518篇
社会学   1746篇
统计学   11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1144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371篇
  2011年   1535篇
  2010年   1485篇
  2009年   1706篇
  2008年   1767篇
  2007年   1348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963篇
  2003年   909篇
  2002年   909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以英语学习中出现的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为例证,分析汉语对学习英语所产生的影响,而重点论述以汉语为母语的思维定势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向迁移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排除母语干扰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2.
李国山 《中州学刊》2003,(1):148-152
“语言学转向”深深地影响了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本文对这一转向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大致地勾画 ,并进而就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3.
语言与哲学是提高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撑点.语言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基础,哲学修养是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科学素质的智慧.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蕴含在大学生语言修养和哲学修养的养成与提高中.高校应给大学生创造提高人文素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4.
语言形式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第二语言的习得,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又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指导。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形式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期望能给我们的外语教学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95.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积累。本文从文化、语言、交际的内涵以及三者的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中西文化体现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提出了将文化融于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红楼梦》语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时《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果显著,诸如曹雪芹的语言观,《红楼梦》语言的总成就、语言的地域色彩、人物的语言,它对俗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手法、它的语言的情绪,《红楼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它的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成就和在新世纪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那种“假、大、空”的现象仍比比皆是,有的老师为追求学生文章的所谓“高质”,一味灌输各种佳词佳句乃至佳段给学生套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而严重忽视了反映真实生活的正面引导,忽视了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修改环节,更忽视了激励语言评价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功能。笔者认  相似文献   
98.
系统分析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话语量、教师话语作用、教师话语特征以及口语课堂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 ,发挥教师话语的积极作用并使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得到成功的使用 ,能使口语课堂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99.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100.
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其实,这不过是看待语言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之一,从另一个视角可以提出一个同样难以驳倒的命题: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社会学对待语言研究的态度变迁,其中包含了这种对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转换和命题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