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东 《职业时空》2005,(9):34-35
中国政府已经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接下来,便是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对申报直销的公司进行评定,然后再核发经营许可执照.  相似文献   
22.
针对《毛概》课程授课时缺乏师生互动,导致师生课堂脱节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谈提高教学气氛:通过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亲和力;通过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控制力;通过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说服力。注重"三力"从而达到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李竞 《办公室业务》2012,(19):151+155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党和国家应对经济、政治和科技的深刻变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认识和把握它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新影响,正确处理和加强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树立全民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4.
方波 《决策探索》2005,(9):48-48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脚点是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统筹经济礼尝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变化才有说服力,发展最具先进性,正确处理好统与放、多与少、大与小、快与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王建平 《领导广角》2000,(12):58-58
在即将告别20世纪的时候,作为和本世纪三分之二岁月有着联系的我,心里很不平静。近些日子,我不时端详一张照片,那是2000年9月7日下午4时10分左右,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帝王厅,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合影。江泽民主席微笑着站在中间,其他四位首脑都把伸出的手握在江主席的手上。这张合影是由江主席建议拍摄的。在联合国历史上的这第一次五国首脑会议也是由中国发起的。这是一个必将载入国际关系史的重大事件。这张历史性照片的拍摄和这次五大国首脑会议的召开,都富有说服力地向全世界表明:20世纪末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26.
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身势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有着重要地位。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台戏的话,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身势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多年前,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关于"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发问,我们迄今记忆犹新。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莱斯特·布朗甚至从"农田在消失"等方面预测21世纪中国在耕地和粮食保障方面将不可避免出现危机。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错了。  相似文献   
28.
《阅读与作文》2009,(5):62-63
人死后是否灵魂存在?这是一个人类最难回答的伺题。有人认为人有灵魂。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但要让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就必须拿出证据。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结果往往千差万别。以下是研究人员迄今实施的10个最奇异的来生实验。  相似文献   
29.
明镜 《职业》2009,(6):60-60
我见过不少本科大四学生和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求职简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在校期间参加过的一堆社会活动罗列其中,但对于一个向媒体的编辑部门求职的人来说,就算拿了再多的奖学金、参加了再多活动,也没有一篇角度新颖、思路清晰、文笔简洁的文章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30.
《语文教学通讯》曾经刊登过叶月兰等几位老师撰写的辩论文章——《阅读教学不求甚解,还是咬文嚼字?》。辩论双方从正反两方面角度各自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颇具说服力,读之获益匪浅。同时也引起我的思考:在重感悟,重体验的语文课改理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