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古人的箴言     
《领导文萃》2010,(6):135-135
<正>箴和铭,都是古代的文体,箴言即劝诫之言。例如:子罕的箴言:"不贪为宝。"诸葛亮的箴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的箴言:"俭素为美。"范仲淹的箴  相似文献   
22.
建兴五年,诸葛亮伐魏前上《出师表》,详细规定了刘后主与辅佐大臣各自的职责所在和应遵守的政治伦理秩序,设计了蜀汉统治政权的权力架构及运行方式。次年又上《后出师表》,对一年来军国大事的实际状况作了全面的说明和解释,提出了辅佐大臣应坚持的道德操守,确立了蜀汉统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两份《出师表》是蜀汉建国后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3.
诸葛亮性格内涵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等时期在不同领域里的诸葛亮故事的演变与发展,其形象依次呈现为隐士而名士、道士而神仙、忠臣而贤相等三种不同的形象气质。这三种形象气质的形成,无不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4.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25.
《三国志》中载有刘备夷陵惨败后贬抑马谡之遗嘱,这一遗嘱的炮制,其目的是为了减轻首次出师北伐失利的责任。该遗嘱真伪之辨明,非但正史,且对全面评价马谡其人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周静 《决策探索》2010,(12):79-79
南阳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文化灿烂,其“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这“四圣”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品味“四圣”人生,感受其深刻精神内涵,让人回味隽永,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27.
刘隆有 《领导文萃》2010,(14):48-51
<正>几乎所有历史名人,生前,人们对之总是或褒或贬;死后,随着历史的复杂演进,其所受毁誉也多有变化,甚至全誉全毁,尖锐对立,而又时反时复。唯有诸葛亮,其生也备受赞叹,其死也尽享美誉,一千八百多年来,国人对诸葛亮,一直是有口皆碑,古今共仰。  相似文献   
28.
东汉末士林风气的裂变主要表现在隐逸不仕之风渐盛、忠君观念渐衰、士人独立意识觉醒、世务交游和百家兼修。诸葛亮隐与仕的选择,既有东汉末士林风气之共性,又有其自身特色,同时也折射着汉、魏之际士风的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29.
《现代交际》2008,(9):15-15
胜者注视的是问题的答案,而败者只看到答案的问题,胜者往往是答案的组成部分,而败者往往是问题的组成部分;胜者有计划,败者有托词;胜者常说:虽有困难,还是办得到;败者常说:虽然办得到,但是太困难。——"神探"李昌钰对胜者和败者的识别法。  相似文献   
30.
石头城下的乌龙潭,是山灵水秀之名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风姿绰约,令人悠然神往。这一泓深水,因与诸葛亮、颜真卿、方苞、李德裕、魏源、鲁迅等渊源深厚,而以其独具特色的篇章在金陵史册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