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28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4875篇
社会学   471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代一些少数民族剧作家的作品,超时空、死、美、坚忍、命运、英雄主义、信仰与爱等主题,风格化的舞台演出,诗化的语言,这些可以说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一般特征.在剧作中,它们和谐地融为了一体,创造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尤其是剧作中的反理性、反情节与反传统的戏剧艺术,更多的运用直觉、直感和象征的方法逼视人的潜意识深处,并尽力使其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与民族传统迥异的艺术表现,使得中国当代民族戏剧艺术走向了一个更为自觉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2.
从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看奈达的“形式对应”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追溯了奈达的"形式对应"理论,进而指出这种理论的两面性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内容信息的对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对应,因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李白和杜甫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形成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诗豪放飘逸,杜诗沉郁顿挫.本文试就李白、杜甫诗歌的创作方法、意象群、语言风格和体裁运用方面作一比较分析,以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福建当代诗人谢宜兴用"葡萄"候鸟"等诗歌意象,反省了城市化进程中涌入城市讨生活的广大农民工的命运,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矛盾与困惑深刻的反思,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了"私人话语"广阔而厚实的"公共空间",对当代中国诗歌的作为有相当的启迪.  相似文献   
996.
"言志"与"缘情"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两个术语,是对诗歌基本性能与特点的两种概括."言志"说与"缘情"说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强调文学功能的意义,而后者却强调文学本质的意义,两者体现于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同等重要,密不可分.一种传统理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这种观点重视"言志"而忽视"缘情",认为"言志"才是诗歌的主流.其实,就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优秀的诗歌作品无法离开"缘情"而单纯地"言志".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来探讨"言志"与"缘情"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997.
七月派著名诗人牛汉新时期的诗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有历史纵深感的反思,充满悲壮崇高的英雄主义情怀,一是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实绩和由此产生的新精神、新道德的热烈赞美。时代情绪与审美趣味的大转移,带来了他的诗歌表现手段的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99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诗歌意境理论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观念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伤宅——蝴蝶《源氏物语》写了光源氏三十六岁那年春天,在六条院春殿游乐之事:湖中龙头鷁首的游船荡漾,庭园里绿柳、红樱、紫藤、棣棠花竞相争艳,妇人唱和和歌,真是花团锦簇的一天。其中有一节这样写道:“别处樱花已过盛期,此间正在盛开。绕廊的紫藤,也渐次开花,鲜丽夺目”。对“蝴蝶”卷中的这一节,《河海抄》(载《岷江入楚》)指出源于白诗:“绕廊的紫藤,系源自白氏文集秦中吟的‘绕廊紫藤架,爽砌红  相似文献   
1000.
走基层     
伏如林 《中华魂》2012,(17):63-63
云淡风轻的时候, 你到乡村去走一走。 那里天高地也厚, 那里花香草也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