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8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175篇
社会学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与马尔库塞和阿格尔等人分别基于人道视角、生态视角批判自由消费的异化本质不同,鲍德里亚以物(商品)的功能的零度化为理论切入口,通过对消费内涵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符号拜物教的理论指认,提出必须引入符号学才能彻底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本质及其统治策略的隐蔽机制,由此建构了基于符号视角的独特批判向度。但鲍德里亚将其理论语境和关注视野仅仅锁定在符号消费和文化意识层面,过度夸大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深层作用以及符号逻辑批判的积极效应,遮蔽了资本这一现代性问题域的轴心地位和根本意义,从而导致其批判理论只是停留在分析异化现实的直接性和表象性层面上,阻断了深入社会现实本质的可能,并最终陷入符号决定论的虚无主义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42.
本文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型中兴起的象征人类学研究,界定了"象征"和"意义"对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人物和情境讨论了人类学象征研究的思想来源和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43.
正莘莘学子一迈进成都大学,最先映入眼帘触景生情的就是这面嘤鸣湖。湖对于高校,正如大师对于高楼,是现代中国大学文化精神的典型象  相似文献   
44.
《学术探索》2012,(10):F0002-F0002,F0003
瞿明安瞿明安,1960年10月生,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5.
潘超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95-196
早在西周时期便有文献对牛郎、织女星的记载,到汉代逐渐形成了神话传说的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本文通过对汉画像石中牛郎织女图像的分析研究,从图像的角度发掘牛郎织女题材在汉画像石表现的神话故事瞬间,研究其星象、人物、动物等具有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红字》是19世界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主要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而被世人喜爱。本文将主要探讨字母"A"、两个主要人物以及几个主要场景这三个部分的象征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巨著。  相似文献   
47.
对于诗人艾略特来说,时代代言人的使命已经完成。个体生命对世界的发展确实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作为诗人,他选择了语言,选择了人世。面对西方文明的衰微,爱略特寻求着回天之力。《荒原》成了一代人思想苦闷的投影,成了一次世界大战冲击波之下资本主义精神危机达到顶点的写照。宗教是拯救西方文明的出路吗?答案是双重的。荒原还会有救吗?结论是含糊的。爱略特真正地把自身精神放置到了现代世界的"荒原"之中。  相似文献   
48.
生死是人性的试金石,在涉及生死问题时,大仁大义、苟且偷生等众生相便很快凸显出来,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可夫的《烈日灼人》与中国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便将人性的善或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两部影片在主题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即它们都表现了政治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的选择、爱情的脆弱以及人性的复杂。因此,将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研究政治环境中的爱情和人性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9.
试图剖析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以及考察这两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考述北魏、北周、唐时期出现的诸多追祖李陵的现象,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讨论中心,从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视角出发,来重新梳理和解析此类深为学界所质疑的追祖现象.本文还结合时代背景,将李陵视为一种胡汉杂糅的文化象征符号,探讨了其在北方游牧人与汉地农耕民接触与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