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157篇
丛书文集   371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1270篇
社会学   147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晋之际士族移徙与“门户之计”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族乃汉末魏晋形成的一特殊阶层,他们在晋末大乱时保家护宗、发展势力所凭据的是当时自身的门第。一流高门皆择南迁,次等家族多留北方。乱世分宗,“以冀遗种”,为士族共识,王衍“三窟”用意在此。“门户之计”使留、迁于北方的士族抛弃“华夷之辨”,苦心择人,抓机遇,仕异族,经历坎坷。或正因此,他们比南迁士族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32.
基于2015年对全国东、中、西部7省19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及土地调整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确权在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权能的同时,也显化了农村长久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激发农民解决各种土地权属争议的诉求,引发矛盾与纠纷;(2)土地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人地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但带来的农地产权不稳定也易引发利益、权属等纠纷;(3)村庄的纠纷调处能力对土地纠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资源越多、户主平均年龄越高发生土地纠纷的可能性越高,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村庄土地纠纷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东部。由此提出政策建议:第一,鉴于土地确权有激发纠纷的风险,各地在确权过程中应有效规避风险:一方面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确权时点,另一方面在土地关系复杂、矛盾较多、确地难度大的地区,尝试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第二,保障农村地权稳定,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维法意识。第三,构建多元化农地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各方应对和调处纠纷的能力,及时根除纠纷隐患。  相似文献   
33.
对湖北省人口进行预测,从人口迁移偏好、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四个方面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湖北省城镇化的影响,发现儿童数量的减少不利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则会降低城镇人口数量,而2024岁人口以及2024岁人口以及2028岁女性人口的迁移意愿较强;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纯消费人口"数量增加,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城镇化水平;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促使企业和单位加快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出生人口增加,成为劳动力人口巨大的"后备力量",对城镇化建设发挥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促进人口结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间接对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完善配套政策,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妇女减轻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4.
负迁移效应的产生源自于语言间的差异性,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词汇学角度出发,选取量词系统作为切入点进行比对,以微知著,分析这一跨语言投射现象.在义素分析法的辅助下,可从指称意义、语言形式及修辞功能三个方面对比和剖析汉法借用物量词的特征,结合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探寻应对词汇学习负迁移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5.
语言迁移现象既发生在母语与第一外语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发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并且因此而变得复杂有趣。多种语言本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多语际语言基础对第一、第二外语语音学习过程产生了相互影响和作用。本研究以西班牙大学生和中国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中文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探索母语、第一外语、第二外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音学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为多语际语音习得与外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36.
情境迁移理论强调学习情境性对成功迁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支撑-活动观是情境理论的代表性迁移观点,强调成功的迁移离不开能够提供有效支撑的真实情境。Second Life是建立在Web2.0平台上的三维虚拟社区,该社区为实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境。以支撑-活动情境理论为指导,探讨Second Life(SL)如何促进实训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37.
在英语学习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出错情况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避免再一次出错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敢于大胆承认并进行纠正,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改正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本文首先对学生英语学习中出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又指出了错误分析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8.
城市功能演化与产业迁移联动,是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课题。在近代东京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制造业和重化工业集聚的态势。随着新兴工业化发展,传统制造业及重化工业又逐渐迁出东京中心地区,迁移至京滨工业区及周边地区,东京市内则仅剩下高端服务业、精密机械、奢侈品生产、出版印刷等主要产业。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京滨工业区成为东京首都圈产业研发中心,并随着R&D溢出效应再次将科技创新产业扩散,从而使京滨工业区产业研发功能得到强化。为了充分借鉴京滨工业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郑汴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城市功能演进规律的探讨,又要注重对产业迁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在郑汴一体化产业布局过程中,要加强科技创新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R&D溢出辐射周边,带动中原经济区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中原经济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9.
孙战文  张菡冰 《东岳论丛》2019,40(10):44-55
家庭迁移对于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长期稳定性意义。本文从"成本—收入"视角,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成员迁移动态演进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劳动力成员和非劳动力成员迁移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动态时间序列上的预期边际净收益现值决定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劳动力成员动态迁移过程,并呈现由部分迁移向城乡两端分流沉淀的动态趋势,劳动力成员的动态迁移趋势直接决定了非劳动力成员的动态随迁趋势;向城乡分流沉淀的动态趋势受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内部主观因素和城乡社区环境、制度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内部因素为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0.
网络暴力游戏是青少年娱乐生活的又一空间,然而,这些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或正在负化着青少年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审美观发生扭曲,社会责任感不断缺失,自由观在异化。这些负化是潜在的,深层次的,精神上的,也是可怕的。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尤其是教育和网络管理部门必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