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2003年12月15日,法赫德国王主持的沙特大臣会议就伊历1424~1425(即公元2004年)财政年度的预算做出决定,计划收入2000亿里亚尔(1美元合3.75里亚尔),支出2300亿,预算赤字300亿;批准新项目计416亿,较之上一财政年度增加投入210亿里亚尔。新预算着重体现了沙特政府在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现状和特点的研究,指出我国的财政赤字还将长期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赤字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主张: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着力提高支出效益、调整政策组合、拓宽理财领域、完善财政体制,同时注重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从而最终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长期目标奠定经济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在全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却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尴尬局面。新中国成立才半个月,以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为先导,全国物价开始猛涨。在当时一片混乱的局势下,一些处在观望状态的人认为共产党能够马上得天下,却不一定能马上治天下。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则趁机作乱,并不无讥讽地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  相似文献   
74.
印度九十年代初经济危机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新伟 《南亚研究》2005,70(2):44-47
印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了一场以惊人的财政赤字、失衡的国际收支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显著特征的经济危机。本文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和客观事实,通过对以上三个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探讨了导致这场危机的多方面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冲击;既有政治痼疾,也有长期经济隐患。各个政党间无休止的争斗一再延误了进行改革的最好时机,终于使危机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5.
财政赤字与国家公债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极其重要而又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问题。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和反映,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思想突破了古典的预算平衡思想束缚,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尽管目前我国赤字与公债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风险已在快速积累,必须从西方国家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76.
77.
通过对德国政府《2 0 0 4年度联邦财政决算报告》和《2 0 0 5年度联邦财政预算》的剖析,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德国经济的状况。德国政府的两个报告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政策,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设想,以及德国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时是否能够遵守欧盟制定的《稳定与增长公约》。  相似文献   
78.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我国自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国债规模逐年增大。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影响国债规模扩张的动因以及当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9.
IS-LM型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然而,传统的模型明显地忽略了个体理性。著名的“卢 卡斯批评”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并不一定要以短期经济衰退 为代价。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预期和政府的学习效应。从而更好地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