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426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86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073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3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是国家货币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然而货币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国家上下,集中表现为白银存量不足与好钱不足。面对此种局面,明廷通过各种举措力图扩大货币供给量。此时又处于海外银流入数额不多、国内银矿屡兴乏力、一条鞭法加速推广的供需矛盾时期,朝廷只得放开海禁、不断寻求内地矿源来增加白银数量,但效果不显。为此明廷将更大的希望寄托于扩铸铜钱来增加货币存量,应对货币主导权日益下移的问题。万历前期的扩铸计划准备充分,工本也属充足,但地方铸钱却在很短时间内纷纷挫败,显示了国家钱法的长期颓势难以逆转。万历后期,神宗甚至采取极端措施,派出矿监税使疯狂地搜刮民间金银,国家铸钱也日益沦为解决财用的工具。不少地方的货币流通遭遇了更加纷乱的局面,政府权威在市场力量面前遭遇挫败。这系列过程昭示着晚明政府在面临日益货币化、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始终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货币金融手段,将其内化成自身的经济资源,折射出明代货币制度缺失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52.
货币是市场当事人之间内涵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某种契约和信用关系的制序载体。货币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蕴涵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但是货币的负面影响也让我们陷进了因其而形成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危机之中。要摆脱货币伦理的困境,首先要制定新的货币道德规范,加强货币伦理道德建设。其次要加强货币的制度化建设,实现货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再次要利用货币的积极效应,加速人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53.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文明病症,拜物教批判构成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必须深入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层面;进而深入到商品价值形式及其历史运动的层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货币之谜源于商品之谜,货币的神秘性源于商品的神秘性,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拜物教,而商品之谜、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则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此,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人们的拜物教意识。  相似文献   
54.
元朝平宋过程中,开始在新占领区用中统钞替代南宋银钱楮,至元十七年正式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但中统钞在替代南宋旧币过程中,持续大幅度贬值,元廷甚至一度被迫承认白银流通,恢复铸钱。这一时期中统钞贬值,不能简单归因于纸币发行量过大,而与货币替代政策的失败密切相关。这既是元廷贬损铜钱价值的直接结果,更是中统钞难以适应当时中国南北银钱比价差异,被代表不同价值体系的铜钱、白银及南北银钱比价差异撕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读书时间     
《信用战》作者:张捷荐言:信用战争是比货币战争内涵和外延更广泛、更具历史决定意义的终极元规则之战。  相似文献   
56.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减缓趋势,为了缓解经济回落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称中求进”的总基调。本文通过对该经济政策的分析;预测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以期指导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57.
中国式通胀:形成机理与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帆  王洋 《学术研究》2012,(2):67-73,95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管理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重大使命,而管控物价总水平的前置条件是精准地理解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作者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解释框架,从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交易量两个角度出发来阐述我国本轮通胀的成因与机理,指出混合型货币超发和缺口型商品交易是通胀发生的本源性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式通胀”这个基本命题,即本轮通胀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长期依靠投资—出口主导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回应短期外部调整之后的客观产物.基于“中国式通胀”的形成机理,作者提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的通胀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8.
伪满洲中央银行和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是两个有代表性的伪政权银行,它们的货币发行分别表现出两种极端性的倾向。两伪行货币发行中差异性的产生,源于日本侵略者在各占领区所实行的不同经济策略及“金融统制”的不同效果,也与两者各自所处的金融环境有重要关系。从货币银行学的角度看,伪满洲中央银行在金融管理运作上做得相对较为平稳和缓,而汪伪中央储备银行不仅因过量的货币发行而引发了战时国内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也种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危害性金融危机的祸根。  相似文献   
59.
欧债危机蔓延的速度远超市场预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从紧缩的政策开始走向了宽松,各国央行纷纷开始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宽松周期。  相似文献   
60.
尹伯成  黄海天 《江海学刊》2012,(2):66-71,238
在西方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一种呼唤金本位回归的声音日趋强烈。这在理念上与200年前大卫.李嘉图的货币理论和"金价论战"有着某种联系。尽管李嘉图混淆了纸币和贵金属货币以及银行券的不同属性和流通规律,然而他的货币理论,尤其是关于纸币发行必须受到约束的观点,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后来西方国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实行的金本位制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李嘉图的货币思想。今天不可能再回到金本位制度,但黄金的投资保值避险功能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