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5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2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受阻,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渐成为一国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外贸政策也正由原来的注重出口逐步调整为进出口并重。以2003—2019年中国已签署的RTA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种衡量RTA条款深度的指标,深入分析了条款深度变化对中国进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总深度指数、核心深度指数、“WTO+”深度指数及“WTO-X”深度指数的提升对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影响不显著,但均能显著促进中国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RTA灵活度的增加会削弱RTA条款深度对中国进口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及缩减双边制度距离是RTA条款深度促进中国进口集约边际增长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RTA条款深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但显著抑制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进口扩展边际的增长;相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二元边际,RTA条款深度的提升仅显著促进了工业品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为更好地发挥RTA促进进口的积极效应,中国应加快签署深度RTA,同时积极推进与发达经济体之间RTA的谈判与合作,有选择性地设置RTA条款的灵活度。  相似文献   
52.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使基因定位和精准修改成为现实,在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随之而来的是风险不确定性问题。这种风险不确定性源于技术上的脱靶效应和应用中的伦理争议,尤其集中于临床应用领域和农业育种领域,并呈现多元利益诉求。通过对欧美有关法律规制比较分析,发现立法模式、监管手段与法律体系等关系着基因编辑技术应用风险治理的实践效果。着眼我国实践情况,现有的法律规定和传统的法学理论尚不足以调控基因编辑技术及其风险,为此应立足基因编辑技术自身特质及其产品治理需求,以产品导向的立法模式指导并制定生物技术专门法,重点完善科学的风险预防制度体系和伦理审查制度体系,健全现有生物技术监管体系并强化程序性权利,从而系统性地回应基因编辑技术应用风险治理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全国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较好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在技术手段、目标设置与治理格局诸多方面呈现出新型治理意蕴。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当前基层综合治理体制组织资源、制度资源的薄弱,导致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和结构面临了诸多困境和问题。从根本上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社区公共服务,同时也属民生法治领域的治理范畴。由此,在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必须建构与农村社区法治需求相适应的民生法治体系,以“共治”为思路推进政府、社区与居民依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以“民生”为前提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矛盾纠纷治理,以“法治”为保障努力把社区矛盾纠纷的解决纳入法治化轨道,从而形成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实现以民生法治为导向的基本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4.
以粮食主产县市监利县和仙桃市农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采用CVM调查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的意愿。运用农户合作行为博弈模型逻辑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83.04%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有出资意愿,高于村集体管护模式下的出资意愿;家庭承包地面积、农户对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和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施质量是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应培育农民组织作为后期管护主体,对工程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养护;鼓励、支持和保障农户进行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后期管护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农地整理项目施工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5.
互联网经济纠纷的急速增长,迫切需要我国加强完善线上纠纷解决机制(ODR)以解决网络空间中的权利冲突问题。非司法ODR既传承了我国儒家传统的无讼解纷思想,又融会了前沿领域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创新智造出具有“线上纠纷线上解决”属性的诉源治理新模式。以闲鱼小法庭为例,基于个人、组织、社会三维效益论视角分析发现:非司法ODR通过融合非诉解纷理念能够实现形式多元、信息互通、对抗性弱的私力救济;非司法ODR通过倡导诉前分流机制可以实现缓解诉讼压力、降低诉讼延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非司法ODR通过发挥定分止争作用真正实现了社会整体的非诉福祉建设。为了加快推动具有民间性、自治性、高效性的非司法ODR成为化解涉网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建议通过国家立法确认其正当地位,建立与司法ODR的衔接机制,规范解纷人员的职业操守,健全对网民数据的隐私保护机制,建立非司法ODR的司法确认制度。 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1990—2019年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的834篇研究文献的分析,展现了过去30年中国营销渠道研究的演进历程与现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展示了研究文献在时间、期刊、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布状况;识别了营销渠道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力量——学者及机构的状况;识别了该研究领域的高影响论文及其结构。研究发现,过去30年学界完成了对国际营销渠道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性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关键领域均实现了与国际学界的接轨和同步。渠道行为、多渠道系统、农产品渠道、渠道投机行为与治理以及渠道结构设计与选择,构成了中国营销渠道研究占主导地位的主题;基于经济学模型的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及概念与理论分析,是其主要研究方法。最后,评述了中国营销渠道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讨论了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2018年的环境税改革在我国环境政策史上意义深远。基于2015—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税改革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境税改革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内在机理为,环境税改革能激励技术创新、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推动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动态效应分析发现,环境税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效果先上升后下降,而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逐年上升。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税改革对民营企业的作用效果比国有企业更显著,对成熟期企业的作用效果比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更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强化环境税征管的执行力度,有序释放环境监管的长期信号并深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8.
改革开放以后,期刊封面装帧设计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国内外读者面前,在人文性、个性化、时尚性、市场性等方面突显出与时代同步的特征。如何与时俱进的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期刊装帧设计风格,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ICV)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载体,产业链长,市场巨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商和信息企业都纷纷投向ICV的研发与测试,部分ICV车型已进入量产阶段,新的概念车型也陆续提出。针对新型ICV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从ICV智能化和网联化两个维度对ICV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从信息处理的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3个层次构建了ICV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体系结构。研究表明,车辆环境感知和通信技术技术涵盖自车状态和外部环境,短程通信技术(DSRC)、机器视觉和激光雷达技术是实现车辆环境信息采集功能完善的关键;车路协同系统涉及车—车通信、车—路通信、车—云通信,协同智能交通系统、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是车路协同技术的关键;驾驶辅助技术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偏离/避免系统、碰撞预警/避免系统等8个构成,这是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的自动驾驶3个智能化阶段中的关键;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决策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实现多种技术间的相互支撑与融合,克服关键技术协同障碍,才能实现ICV的市场推广与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0.
个体早期教育期望对于其未来教育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前人对地位获得模型的研究基础上,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2013~2014基线数据)为样本,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二元逻辑斯蒂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了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出生于家境贫寒的青少年,其教育期望年限更高,更期望上大学,希望接受硕士、博士等精英化教育;在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的选择中,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表明青少年并没有因为其家庭条件不好就降低对自我的教育期望,选择进入次优的大学专科教育。研究结果表明,贫穷不一定导致青少年较低的教育期望,反而正是这种艰苦的家庭条件,对青少年起到了激励作用,使其对改变家庭命运、实现向上流动具有更强的信念,希望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现阶层的跃迁;对此的政策蕴含在于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寒门学子超越自身及家庭的不利条件,使之获得力争上游、实现高等教育梦的机会,促进社会合理有序的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