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93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81.
两宋词坛的雅俗之辨事实上是在“文”与“”两个层面上进行的。如果以此为角度切入 ,就可以从宋人繁多的诗话、词话、笔记以及词和词集的序跋中清理出宋词雅俗流变的两条线索 ,并对其成因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2.
汉人赋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具有自觉意识的文学批评,而汉代赋论内涵的“诗人之赋”与“词人之赋”以及“讽”与“劝”的矛盾与冲突,实蕴涵着广远而深刻的文学背景。概括地说,汉赋创作与理论,与汉代乐府制度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雅乐与郑声的矛盾始终潜隐于汉人赋论之中。而汉赋家文学侍从与儒者的双重身份,又决定了他们的赋学理论笼罩于经学语境,在文与、言与文的交互衍变中徘徊。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中国的文学范式主要包括五四新文学范式、共和国初年文学范式以及新时期文学范式。不同的文学范式有着“”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通约性”。“”的规定性既是这一时期文学的集中体现熏同时又规范着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既是这一时期大部分作家共同的文学选择,同时也选择(或接纳、或剔除)从旧范式中过来的作家。不同文学范式的更替不限于一种模式,其实际转换远比一般教科书的描述复杂,所以这方面的探讨有利于推进和深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84.
刑法作为人类的一种心理产品,必然要遵循人的基本心理规律。当前,我国对刑法的系统心理学分析还是一片空白。运用的研究方法对刑法作全面、系统的心理学分析是我国当前刑法学研究的一项工作,也是加强刑法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5.
张守奎 《江汉论坛》2007,7(12):40-43
人及人的本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或人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把人的本看成相对于人之存在而言的先验的、外在的悬设,致使人的本与人的存在相疏离.因而,要深化并推进对人及其本的理解和研究,必须把人的本真正归还给人,立足于人之现实的实践生存论立场,把人的本内在地理解为是在人之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性存在,把人的本理解为人之实践活动的敞亮与展开.  相似文献   
86.
本文论述了价值的系统特性,价值统一着流变性和确定性、相对性和绝对性、主体世和客观性,价值是人的主观感情的客观对应物,感情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人类的行为都有价值内容和价值目标,即利用、发展、创造正价值和限制、拒斥、消除负价值。“价值→感情→行为→价值……”是人类作为高级有机系统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认知在除了某些内源牲的感情之外的各类感情产生过程中的桥梁和中介作用,认知在人的价值评价心理结构图式和对价值物的感情反应心理结构图式建构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论证了感情对于认知的动力学意义和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 ,意识活动的本是反映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人的本不是它自身存在的物性 ,而是它自身存在的意识性。意识对物世界改变创造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被马克思主义加以肯定 ,而且被现代生命科学充分证明。意识本活动有自身、量、度的属性。根据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意识创造、创新本活动的论述 ,我们可以揭示出创新思维内在活动规律的思想性创造意识和运动性创造意识活动的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创新的原则、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88.
伽桑狄的自然哲学一度不为科学史家所重视。直到近三十年来,学术界才逐渐对其进行重新评估,并取得了极大进展。奥斯勒、亨利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出,伽桑狄的主动性物思想所代表的是的自然哲学从古代延续至牛顿综合这一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思想环节。传统自然哲学中对""的理解,既表示性本身,也表示性的原因,后者体现为一种内在于物的主动倾向。近代以来,笛卡儿发展出的严格机械论哲学,致力于将""作全盘机械化的理解:他将隐秘的理解为隐秘性,只关注如何把这些性还原为微观粒子的位形与运动。而在伽桑狄看来,这种理解方式并没有阐明微观粒子的运动原因,从而也就无法保证机械体系得以运转。因此,他延续了传统自然哲学中对含义的双重理解:隐秘的不但表示性本身,还表示物的主动倾向。将隐秘的作为物的主动倾向既合理解释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原因,又巧妙避免了无神论的指责。  相似文献   
89.
为探索躯体变形障碍的心理病理成因,结合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选取5位20~42岁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进行访谈.发现患者表现为由最初的体像不满逐渐加重为躯体变形障碍的长期、慢性化的病程特点;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受到情感忽视、负性评价、挫折经历、媒体影响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躯体变形障碍的产生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干内容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这不仅因为在区位结构上乡村占居绝对的多数,而且因为乡村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的任何细微变化都显示了现代性因子在乡村社会的扩展。本文作为研究论纲,概述了“经验中国50年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的课题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即以杭州萧山义桥等6个行政或自然村落个案研究为基础,以村民日常生活为研究的视角,以现代性在村落与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扩展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的研究”和文献分析、村民访谈、社区观察的有机融合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希望通过对村民日常生活世界,诸如上学、做工、当兵、经商、办厂、纠纷、通婚、分家、送礼、拟亲、游戏等50年的追踪描述、解剖、透视,观察村落中居民与社区、市场、城市、国家的互动,阐释乡村中国现代化的变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