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0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57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226篇 |
理论方法论 | 39篇 |
综合类 | 619篇 |
社会学 | 73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41.
42.
金学军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1):71-75,87
庆历六年,欧阳修在滁州创作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极力铺陈渲染山水之乐、宴宾之乐、丰收之乐、民俗之乐等各种乐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他同时期的诗中,多写其遭贬后的苦闷与烦恼,而讳言其"乐"。事实上,欧阳修贬谪滁州,背负着"朋党"与"德薄"的双重恶名,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灵创伤。这两篇宣扬"与民同乐"的游记,既表达他醉酒后的狂放与洒脱,更反映其强自振作、强颜欢笑的贬谪心态,堪称"太守之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43.
禅宗与庭园——对日本枯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的基本义理在于“心”和“顿悟”:“心”为禅宗哲学的义理的基托,其实就是强调主观性体验,而“顿悟”就是主观性体验发生突变的主要手段。在对日本枯山水的分析中,着重研究了枯山水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的意境美:凝固美和枯淡美。凝固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沧桑之美,枯淡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悲怆之美。在论述枯山水两种意境美时,把禅宗的义理作为论点贯穿于整个文章论证之中。 相似文献
44.
柏桦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3):21-26
自魏晋隋唐以降,江南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镇,江南文化又尤以其水之闪光夺人眼目.青山秀水的江南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至柔至刚的诗人,当代的诗人们依然为这片山水所感发,他们与先前的江南诗人形成了互文传承的关系.这其中,江南之水的特性与气质在江南诗人的作品中流露出各自不同的面貌与色泽. 相似文献
45.
李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6-17
陶渊明的诗歌所采用的意象全部来自农村的自然山水和田野,读来满目清新,让人觉得是人间最动听的悦耳音乐.尤为可贵的是他的田园山水诗歌还表现了劳动生活的美丽和情趣,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青松和菊花一样高洁品质的志趣. 相似文献
46.
在镇江市“南山北水”的“十一五”城市建设战略布局背景下,以金山湖整治工程为实例。提出立足“地脉”、“溯源”文脉、整合“景脉”、拓展“游脉”、打通“经脉”的“五脉”整合城市山水景观运作思想。探索新的治水、城市经营理念下城市景观构建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7.
48.
孔子是地间无处不可以为场所。既可“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也可寄情山水之间,指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生感悟和发出“逝者如斯”的喟叹:既可在出访、周游列国的旅途中, 相似文献
49.
蔡廷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45-48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深受儒、道、禅尤其是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纯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传神写意、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味外之味、韵外之致的神韵美。 相似文献
50.
一座神奇、峻秀的山峰孕育出一座名城2000多年的文明,这座名城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这座山峰是被誉为"南天一柱"的独秀峰。独秀峰是桂林的天然城标。早在唐代,声名显赫的大将军李靖就以独秀峰的正南面为城垣中心修建了"桂州城";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又以独秀峰为中心,修建了靖江王府。以后的桂林就以靖江王府为"城中城"不断向四周扩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