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608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庄伟 《金陵瞭望》2008,(4):24-24
新春伊始,为进一步推进汤山旅游休闲新城开发力度.打造国际级汤山温泉生态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建设及工程服务局局长多姆率政府、企业家代表团一行22人到汤山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团对汤山的独特温泉旅游资源及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地方特色鲜明的条件优势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2.
根据国际城市生态组织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在这样的城市中,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清新的,栖居于此的人类、动物、植物是和平共处,按自然规律生存,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污染的危害不再产生……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83.
在镇江市“南山北水”的“十一五”城市建设战略布局背景下,以金山湖整治工程为实例。提出立足“地脉”、“溯源”文脉、整合“景脉”、拓展“游脉”、打通“经脉”的“五脉”整合城市山水景观运作思想。探索新的治水、城市经营理念下城市景观构建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4.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贬谪文人。贬谪的困境使他身心受到双重的磨难,但正是因为贬谪的激励与抗争使他的情商丰富、饱满,呈现出调控自我、超越苦难的豁达情怀;激励自我、昂扬奋发的精神气魄;忧国忧民、矢志不悔的坚毅品行。他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商为后世所景仰。  相似文献   
85.
晁补之的山水诗既对山水景物作形象逼真的描绘,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山水的优美情状,描绘出绮丽明媚的自然美景,也借山水陶写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晁补之的田园诗真实地描摹了乡村秀丽的景色,诗作体物精微,寓意深远.晁补之将其品格操守、人生感受通过所咏之山川风物含蓄委婉地表露出来,诗中景物贯注着诗人的情感,融凝着诗人的精神,蕴贮着诗人的气度,呈现着诗人的襟抱.  相似文献   
86.
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每年巨量的景观建设工程中,能够体现我国文化精神的设计是很少的。一方面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应该是"国际化"的,而另一方面也仅从表面符号表现中国文化特征,很少有从文化精神层面来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设计。文章从分析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相关的艺术特征为切入点,探究传统自然观的成因与中国文化的"山水情结",分析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以便从内在精神层面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好地指导现今的设计。  相似文献   
87.
论我国山水文化与山水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透析我国独特山水审美观入手,详尽阐述了我国山水文化的主要表现内容、特征及其所蕴涵的深邃精神,极大地丰富我国思想文化宝库,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山水文化及其思想精神将产生极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8.
李光居琼时间最长,作品丰富,在海南岛贬谪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苏东坡,他给海南岛贬谪文化两个最重要的纪念载体五公祠和东坡书院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9.
小山酷爱山水,一生游历甚丰。或是翛然远游,或是择隐婆娑;或是宦游奔走,亦能兴发山水情志,从而“江山好处追游遍”。发为歌咏,留下许多游观、纪行、栖迟于佳山胜水的山水散曲。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游观视野和审美视野下的山水之美,艺术性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90.
柳宗元的山水诗 ,多数写在永州十年 (80 5— 815 )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形成这种悲情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是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三是山水染上了深怀幽愤的诗人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 ;四是与永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