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02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22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913篇
社会学   17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苏凤 《理论界》2012,(2):110-112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唐利维的小说《姜人》以"愤怒的青年"的书写方式突破其一贯的创作风格而转向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回归,塑造出一系列挣扎在尘世与灵魂、爱情与欲望之间的人物形象。唐利维通过"愤怒"的书写、边缘人的身份和信仰上的流浪汉三个方面表达了其创作的艺术观和深刻的社会关注,体现了作为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72.
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土族服饰以色彩缤纷艳丽而独具特色。土族服饰重视多种色彩的运用,形成了崇尚"五色"、"尚白"和青色禁忌的色彩观。土族色彩观的形成源自远古民间信仰,如"五彩鸟"、白鹿(白虎)图腾和"蛙崇拜",还受到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汉藏蒙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土族色彩观反映了其在吸收周边他族文化的同时仍然坚守着对母体文化的传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和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与大学生对信仰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各种信仰体系博弈的结果。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面临的信仰危机,必须认真更新信仰教育理念,构建新型信仰体系,改革信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4.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75.
数字不仅仅是计量的单位,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被憎恶,或被喜爱,并形成数字信仰。但由于民族、地区和各国家的文化不同,数字信仰也各有异同。在韩国,主要存在数字3,7及"三七21"的数字信仰。受原始西伯利亚地区巫俗文化的影响,3被认为是象征宇宙的数字,代表了完美结构;受原始天体崇拜影响,加之接受中国农业文化中的月亮信仰,数字7被认为是生命的周期;由于从西伯利亚南迁至韩半岛,其文化空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数字3信仰与数字7信仰相结合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三七21"的数字信仰。  相似文献   
76.
国内外对福利社会学研究的现状表明,当前福利社会学研究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的理论体系,没有明确的、共识性的研究主题,也没有为解决社会福利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福利社会学仅仅具备作为一门分支学科成立的条件,还不具备学科成熟的条件。但这并不影响福利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地位以及对其所持的学科信仰,为此,应在明确的"学科自觉"引导下,从福利社会学学科的研究主题、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三方面为构建成熟的福利社会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7.
李卫 《现代交际》2012,(4):205-206
信仰是人类得以存在的精神力量,它关乎人的生命。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大学生个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信仰教育包涵政治信仰教育、道德信仰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宗教信仰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其信任。  相似文献   
78.
李德宁 《现代交际》2012,(12):225+224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败.然而目前来看,尽管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9.
道德信仰生成关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思维取向、信念追求和道德水平。当今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在面对道德信仰选择时,应以"幸福、至善、自由、和谐"为指向,保持自利与互利、底线与高蹈、个人与集体、德性与规范之间的适度张力,以精神之我超越物质之我、社会之我超越个人之我、应然之我超越实然之我、理性之我超越感性之我,才能使自己心有所系、身有所适、魂有所归。  相似文献   
80.
卢新宁 《中华魂》2012,(24):31-32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就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信仰坚守和理想追求进行了阐述,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份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