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1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774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38篇
人才学   176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1417篇
理论方法论   565篇
综合类   3320篇
社会学   692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562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梁发在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著述甚多,主要内容是对基督教义进行中国化诠释,这种诠释的基本倾向是排斥佛、道、民间信仰和偶像崇拜,走与儒学相结合的道路,但也对佛、道两家的个别观念加以改造和利用。他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基督教义,具体体现在他的“罪恶观”、“救赎观”、“天国观”中。基督教的初步中国化为中华文化体系增添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62.
根据对中国电子期刊发展的现状以及河北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电子期刊化发展中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的壁垒及对策的分析,并结合电子期刊网上随机抽样调查,探讨网络资源电子期刊化的可持续发展。认为电子期刊已经成为网络新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体“电子期刊化”发展具有丰富的新闻资源、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努力突破自身的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以开放的思想,整合各种资源发行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电子期刊,将成为河北网络新闻媒介新的起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势。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物流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我国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得出必须以物流业务整合为基础加强制造业物流业的互动.国家也为产业联动创造良好环境,未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门要把握时机,加快制造业物流业的融合,真正提升制造业的现代物流服务水平,使制造业物流业共攀高峰.  相似文献   
64.
65.
近年来,学生社团的不断壮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团,为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者的融合有效地推进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6.
郭艺勋  杨芳 《管理学报》2005,2(Z1):99-101
结合实际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咨询与监理的经验,讨论了ERP项目咨询与监理及其融合的必要性、特点和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67.
长三角区域合作建设国际制造中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阻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用行政机制来调整长三角地区间的行政摩擦,有悖于一体化的实质。打造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上海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江浙要用产业集聚方式推进制造业崛起;只有实现长三角发展机制的一体化融合,才能实现大范围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学习欧共体务实的经验,区域合作要从具体的项目做起;关键是要实现长三角区域市场竞争规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68.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9.
70.
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是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一体两面,对其关系的不同理解形塑了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两种知识传统——"国家认同"和"认同政治"。强化同一性的国家认同传统彰显了政治认同相较于文化认同的高层次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崇差异性的认同政治传统则突出了文化认同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优先性。这两种知识传统虽思想主张各异,但都秉持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二元分立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缺陷在于:既无法准确把握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本质,同时对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认识不足。在其现实性上,对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解必须扬弃这一分析框架所固有的个体视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视域融合中实现民族共同体认同追寻意义和确立归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