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071篇
理论方法论   193篇
综合类   2379篇
社会学   72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铭文的叙述视角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具有对应关系,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要求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应用第三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一篇铭文一般只能有一个叙述视角,若任意变换叙述视角,就会造成叙述视角混乱,从而导致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作为两周铭文中人称代词最全的铭文之一的《叔尸钟》,由于多次变换叙述视角,其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情况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42.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种隐匿和遮蔽的状态。其二,后现代哲学家用“肉体”来反抗意识哲学的独断性。展开了所谓的“哲学肉身化”运动,又将肉体以及与肉体相关的一切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上这两种哲学在“身体性”问题上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独白式”的主体性哲学,而要真正解决“身体性”问题,只有坚持的一种“身体间性”维度的现象学精神,才可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之境。  相似文献   
43.
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的书写一直是创作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问题的不断思考。在当下社会文化的转型期,这类写作对文学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文学的本体是人生的诗意,其本质是推进人的精神、心灵的净化,更是对人的自身道德的提升,因而文学史的情爱、性爱、欲望书写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创作题材的选择问题,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我们有必要通过现当代文学史中具体创作现象、典型作家作品的历史辨析,以及其反映出的整体文学史问题的反思,期盼由情爱、性爱的生命体悟而深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部考察,警惕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削弱,真正理解身体写作的存在本体论意义。本期选发的这一组笔谈,也许观点不一,但目的在于就此引发更多的学者,对这类直接关乎人的存在自身的创作和理论问题,展开学理层面上的充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44.
隆冬的一个晚上,急诊科当班医生的注意力被一阵夹杂着声声咳嗽的吵闹声吸引过去。“你们这都是什么大夫,就这么一个咳嗽,去了好几家医院,愣是看不好,这回我倒要看你们这家大医院有什么本事!”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约六甸的老者,头发蓬乱,满脸灰暗,浮肿的面孔上一双混浊的眼睛早已没了神采,赢弱的身体因为不停咳嗽而颤颤巍巍。他身旁陪伴的中年妇女满面愁容,最显眼的是她肩上挎着的两个大提包,  相似文献   
45.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和评析了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含混哲学”──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调和与折衷的方法,指出他将物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平行起来,貌似处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上,实则已倒向主观唯心主义;他的知觉论错误地认为世界与主体是互相投射、互相印证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只有为主体所知觉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远离主体的客观事物则毫无内容。他的辩证法虽然有科学的因素,但由于过分强调动态性,容易陷入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走向辩证认识的反面。  相似文献   
46.
47.
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以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女性意识又不免染上了男权话语的色彩,形成了“双声”同构的两性话语共生的现象。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叙述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作者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学界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泄密的心》是爱伦·坡的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缺乏伦理关怀,充满了不可靠叙述。从听觉叙事的角度来看,该小说充满了听觉意象,主要事件都由听觉勾连起承,作者在故事世界中建构起了比“视觉空间”更大的“听觉空间”,其中的声音景观从可能世界理论看来,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这样,当我们将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当作文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真实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阐释其中的伦理意义。叙述者“我”和老头身份的模糊化使该小说的伦理批评更具有普遍意义。叙述者“我”的幻听将自己的谋杀行径暴露是该文本正确的伦理取位的结果,符合了阐释社群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49.
现实世界在本体论上和内容上是完整的,而叙事虚构世界是不完整的.在叙事中,故事可以无限地延展,但因为文本的限制,叙述者只能选择一定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这必定会造成叙事中虚构世界的不完整.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选择叙述什么,选择不叙述什么,都与叙述者的伦理取位紧密相关.影响虚构世界的不完整性的因素除了文本本身的边界之外,还有文本残缺、文类规则、作者风格、美学追求、文化特点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除了文本残缺之外,都与叙述视角有关,并且能够折射出不同叙述视角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0.
"发现手稿"作为小说叙事的一种特殊叙述方式,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是因为它重要的形式美学价值和特殊的思想文化意义。从形式的角度看,"发现手稿"结构由于显著地增加了叙述者的层次,从而使叙述本身复杂化了。这种复杂化不仅造成故事的奇幻感,叙述声音的多重性,而且增强了主叙述层的真实感,带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从主题意义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用"发现手稿"形式的小说,其"所叙之事"一般都涉及当时重大题材或敏感事件,其思想倾向一般都明显表现叛逆,甚至具有颠覆性,其使用的话语体系也往往违逆时代语境,因而具有反主流、反权威、反传统的特色。而这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中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运用"发现手稿"形式结构情节,就可能会起到转嫁"责任"于"手稿作者"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小说作者的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