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4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160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627篇
理论方法论   505篇
综合类   2856篇
社会学   1066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阿采 《伴侣(A版)》2007,(12):51-51
<正>对于"什么样的女人能给男人幸福",每个男人都会有不尽相同的答案:身材、外貌、能力、家世、个性……但是对于"什么样的女人能给男人‘性’福",答案就出奇地统一了。  相似文献   
82.
城市人的社会特性——源自城市社会学的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社会学的视野中,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式,城市人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社会特性,如天生的异质性、在人工环境中生存、高密度聚居、角色及个性的功能化、行为的理性约束、人际交往的实利性与自主性、较强的时效观念、文化的传承性以及在信息包围中生存等.城市人的这些社会特性成为塑造城市性格与城市文明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构建和谐城市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3.
"革命+恋爱"这一小说模式深刻地反映了政治与审美的合谋关系,而装载着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身体充当着它们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只是徒具获得民众情感认同的条件和形式,却并未透过个人的身体表达特殊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性内容.  相似文献   
84.
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闻一多的思想,认为:20年代,闻一多是我国形式主义美学潮流最早的代表,且达到至今难以企及的深度;40年代,闻一多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出色地解释、说明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难题。而闻一多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不仅走到时代前列,且卓有成果。  相似文献   
85.
《论语》是一部社会学理论底蕴十分丰厚的著作。作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对社会、文化与人生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的成果以零星命题和片断语录的形式结集于《论语》中。本文试从人的社会角色建设的角度入手,窥探《论语》社会学思想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86.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谈论甚多,而对促动这一“经济奇迹”的“体制奇迹”,即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始终着墨很少。“转型社会学”企图面对这一“体制奇迹”及其所引发的诸种问题。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工具实证主义”以外的社会学研究手段,以便有能力面对剧烈变动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安排。奠基于“行动社会学”之上的“社会学干预”或许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不过,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这一源出于法国图海纳学派的方法,必须在原则和技术上都有所改进。嫁接“解放社会学”的诸原则,形成“强”、“弱”两种干预手段,可能构成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对农民工和都市运动两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干预式的研究,试图阐释“强干预”与“弱干预”的不同方式和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87.
赵孟营 《人文杂志》2006,87(2):140-146
本文主要通过梳理个人理性和组织理性的理论认识来分析个人与组织的联结方式,这一梳理包括四个方面:关于个人和组织关联的一般共识;个人理性对组织理性的建构意义;组织理性对个人理性的嵌入;个人理性和组织理性行动关联一致和不一致的两种状态及其与组织创新和扩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宗教社会学范式及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宗教社会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范式。新范式是理解美国宗教的框架,旧范式则来源于欧洲的宗教传统。新范式的内容包括理性选择理论、似真性理论和仪式理论。目前,新范式开始运用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宗教研究,似乎要成为普世性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9.
1887年,斐迪南&#183;滕尼斯(以下简称滕尼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社区与社会》。该书不仅奠定了他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也开创了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先河,对后世社会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1912年该书再版后,在社会学界形成了广泛的社区研究热潮,芝加哥学派等一大批卓有影响的社会学派和社会学家由此起步,对社会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0.
社会学视角对人才跳槽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行为、社会协同、社会流动等方面,而社会行为和社会协同等角度的研究尚比较薄弱。事实上,还可将研究进一步深入拓展到诸如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等更为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