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5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67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本文从民族和社会两个维度,对当前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诸多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文章就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问题,作了粗略的考察分析,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些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加速转型使各类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凸显。本文分析这些矛盾和冲突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出矛盾产生的内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有实效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4.
经济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预警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民族关系呈现出复杂性、敏感性、波反性大等特点,城市民族关系逐渐成为我国民族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建立了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体系,将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大方面,其中静态因素是指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的因素,动态因素指在经济转型期变动较为频繁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城市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民族关系的预警调控对策,文中提出了若干城市民族关系的调控对策和思路,特别针对民族关系的监测预警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5.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在史学界很少专门性研究.本文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刚进入近代转型期时社会经济方面所呈现的种种变化入手,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论述,进而论证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跳出原来的构架,多深入研究些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以扩大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九十年代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的中国文坛为研究对象,评述两类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作家——忧患型作家与闲适型作家。忧患型作家以笔为旗,与物欲横流的商业化大潮进行直接的抗战。闲适型作家则以其高雅脱俗的作品与世俗社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对抗。他们的创作,不仅成了当代文坛的两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7.
我们通常将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称为转型期。在此期间,中国报告文学秉承真实性、批判性、文学性的基本品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开掘,一度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的主流景观。具体些说,转型期的中国报告文学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农话语、生态诉求、教育关怀和反腐意志践行了这一先锋文体的题材承诺,并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语言本真明快、叙事灵活自便、结构自足自洽、气质沉雄瑰丽等现代追求。这种题材和形式双方面的创新运动,不仅增强了报告文学的文体活力,而且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书写格局。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和100所高校案例样本25年跟踪研究,提出了转型国家管理本土化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各阶段的管理思想、体制和经济增长特点,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管理中国化的相辅相承关系,以及加速管理中国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转型期中国管理变革的模型.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转型期管理变革模型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本文采用了"管理思想-经济体制-管理形态"理论框架,对转型期25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转型初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管理思想还不成熟,主要依靠从西方引进案例开始,由此导致许多管理实践和管理教育的问题;管理兴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加强了转型中期中国管理科学的实践研究,带动了转型近期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升.第二个问题,中国崛起需要管理中国化.管理中国化是中国转型期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包括管理经验化、本土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案例三个车间理论",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存在的难题,为实现管理中国化找到了新方法.第三个问题,中国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合作问题.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典型范例,除国内需要深化研究外;近期主要是加快案例国际化的步伐,开展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活动,与转型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中国本土化案例库资源共享.本文作者欢迎全世界的管理学者、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加强与中国管理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9.
社会保障被誉为社会的安全网,其对于社会的发展、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更是展现社会制度优越性,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表现。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通过对国外社会保障经验的借鉴,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力图寻求解决社会保障不和谐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2007年4月22日,南昌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名家讲坛”正式启动。我国著名政治学家、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以及何增科教授和杨雪冬博士分别就“政治学研究的十大前沿问题”、“转型期中国的腐败问题”和“中国政府创新的十大问题”进行了讲演。三位专家深入浅出、学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讲演给我校师生带来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学术享受。一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政治学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且不同的时期存在不同的问题。俞可平教授认为,当前政治学研究中主要有十大前沿性问题:1·国家主权。全球化发展,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极大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