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作中,涉及女性描写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涉及古代各种阶层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更完善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以及人性美.  相似文献   
52.
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而在其诸风格中占主导地位的豪放词风也别具一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又以词的当行本色出之,加以发展。在双重审美追求中,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顿挫沉郁的风格。与之相应,在文本思想上,作者将爱国豪情与抑郁忧思凝注一体。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了比较曲折的表现手法,比兴用典,借古喻今,营造廓大的词境,备写沉郁顿挫之意。  相似文献   
53.
辛弃疾的诗作无论数量还是成就皆远不如词,但在其作品中却可以看出稼轩对诗歌创作的重视,这说明辛弃疾"诗不如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文章结合史料,以稼轩词作为基础,对其"诗不如词"的现象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4.
孙丽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2):88-91
辛弃疾丰富而又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豪迈而又复杂的个性色彩,铸就了稼轩词雄深雅健、沉著痛快、意蕴丰富的总体风格。稼轩词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稼轩词的赣文化意蕴。二是稼轩词的隐逸文化意蕴。三是稼轩词的儒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5.
远去的蝉鸣     
龚本庭 《社区》2014,(20):48-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喜欢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不仅仅是因为它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更因为词中有我熟悉的明月、疏星、蝉鸣和蛙声。读着这首词,我的思绪就走进儿时蛙声蝉鸣的乡村世界,走进那无忧无虑的欢乐岁月……农村孩子的夏天是沐浴着蝉鸣声度过的。  相似文献   
56.
辛弃疾究竟是不是贪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全彦 《中州学刊》2008,(2):202-206
辛弃疾的经济生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他的经济是否清白,直接关系到对他的罢职原因的解释及其个人品格的评价.从南宋将帅的俸禄标准及经济生活状况、辛弃疾执政态度、金钱观念、实际生活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结论是辛弃疾和贪污受贿没有关系,辛弃疾罢职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多庆 《学术交流》2003,(11):152-155
南宋时期是祝寿词特别发达的时期,生活在该时期的辛弃疾也写了大量的祝寿词。这些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一般人”、“寿亲戚”、“寿上司僚属”四类。辛弃疾的祝寿词虽然也带有封建士大夫互标风雅、互颂功德的缺陷,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祝寿为题,勉励对方建功立业,恢复大宋河山,因而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8.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疾,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59.
辛弃疾在被罢官闲居带湖、瓢泉期间,创作了大量描绘居住地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乡间生活的词作.词人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失意而亲近自然,与各种动植物为友,客观上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精神正相契合.辛弃疾的闲居词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自然界万物生机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具有很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同时,作者所咏叹的自然物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自身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词作中所体现出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主要体现为崇高性生命体验。正是这种崇高性的生命体验使辛弃疾的词表现出豪放恣肆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