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男人怕老婆不是真怕,而是因为怜惜与疼爱。老婆一定要明白这个理儿,否则,男人会怀恨在心。一天晚上,我们6个朋友喝酒。酒兴正浓时,其中一位接到老婆的电话,他像是念了咒语,鞋底抹油似的马上要走。大家齐刷刷地瞅着他,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神情,不知哪位痛心疾首地说:怕老婆那哥们儿义正词严地说,不怕老婆,还有王法吗?这句话惹得大家直乐,大李叹息一声说,这话的版  相似文献   
22.
毛姆 《社区》2011,(14):38-39
真想像不出这么大的一座城市会出现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地方。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登上城门远远望去,你可以看到喜马拉雅那白雪皑皑的山脉。这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城市。你只有走在城墙上才不会觉得拥挤:这是一座占地广阔的城市,你就是走得再快,绕城走上一圈也要花上三个小时。  相似文献   
23.
辜鸿铭曾说:“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此话后来被收入《英国谚语》,可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几乎所有的银行家都嫌贫爱富,只乐意借钱给富人,热衷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不符合他们的商业规律。孟加拉却有个另类银行家,反其道而行之,专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他叫尤努斯。  相似文献   
24.
辜鸿铭。是晚清时期的奇才怪人。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言语诙谐,于幽默中深含嘲讽。  相似文献   
25.
郑和回来就给朝廷发快报,说寻找到传说中的麒麟了。成祖高兴坏了,看过之后还让入画了下来留作纪念。500年过去了,再看那头麒麟——原来是长颈鹿。你以为皇上跟电视里那样都说文言文吗?故宫清点时发现一奏折,内容  相似文献   
26.
辜鸿铭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独特个性和独异思想的"文化怪杰",其所呈现的"辜鸿铭现象"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辜鸿铭以"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为基础构建的政治、历史、思想文化观,虽不无偏颇,但其力图以中国传统思想阐释西方古典文明,批评西方现代性的见解却真切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不仅成为解读辜鸿铭人文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更是认知辜鸿铭历史行为的本原。  相似文献   
27.
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存在,诋毁他的人称其为顽固保守的"封建遗老"、"怪物";崇敬他的人称其为"东方文化代言人"、"怪杰"。借助吉拉尔替罪羊理论,对辜鸿铭文化现象解析,探究替罪羊机制在其身上的生成、演化过程,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实质。辜鸿铭挑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主潮,强调东方文明的独特价值,批判西方物质文明,致力于"东学西渐",因而成为同代精英与社会舆论共同制造的"替罪羊"。今天当褪去历史迷雾,我们重新审视辜鸿铭时,才发现历史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替罪羊",竟然是被遮蔽的"英雄"。辜鸿铭从"替罪羊"到"英雄"的悖论性存在不仅是"替罪羊"机制的体现,更是历史复杂性与深刻性的内在呈现。  相似文献   
28.
他擅长骂人,他爱骂人,有人说他保守反动.但是他骂的许多人.要么懒、要么笨、要么人品不端。敢这样骂人的人.今天已经没有了。骂人无数.评价不一"洋鬼子"对辜鸿铭又敬又怕。他毫无顾忌地称呼他们"洋鬼子"、"夷狄"。没有一个人敢于嘲笑这个  相似文献   
29.
辜鸿铭是第一个独立和完整地向西方翻译和介绍儒经的中国人,《论语》的英译本是其代表作之一。他的译本流畅自然,并以西方式的表达方式和广征博引西方典故、名句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西方读者的喜爱,但过度意译的缺点也使得其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文化色彩的丧失。总的来说,其译本对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儒经西译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30.
李玉刚 《21世纪》2001,(8):46-48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知名学者中,辜鸿铭的际遇大约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国人眼中的“怪物”,西 方人心目中的学者 在国人眼里,他只是一个欣赏并保留纳妾、小脚、辫子等封建陋习的“怪物”,更是清末民初之际集狂悖古怪、顽固保守于一身的封建遗老和传统卫道士。而与此完全相反的是,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他却是一位精通两方多国语言文字,独能沟通中外文化畛域,高论东西文明是非的著名近代中国学者和思想家,尝以满腹经伦的智慧和学识片言解纷,妙语天下的幽默大师。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世界,有为数相当的人十分欣赏并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