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82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63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王运熙先生对于古代文论名著《文心雕龙》的研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为"龙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王先生所坚持的实事求是、注重研究对象多方面联系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正主持人语:处于所谓"后发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百年来的中国学术一直在艰难行进着。由于学术话语规则、评价体制乃至于学科的分类等基本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定的,中国学人不得不由几千年的经史子集传统向着现代学术靠拢,而在靠拢过程中,也就难免产生进退失据的惶惑与  相似文献   
23.
在诏书的书写上,唐廷对于化外民族有着特殊的用词,但这些用词只是在涉及安史叛军的诏书中有所使用,而未见于涉及河北藩镇的诏书之中。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用词,基本不出唐廷对化内敌对政治势力的用词范围。这反映了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态度,是将其作为统一政府下的地方叛乱来对待和处理的,并未从文化层面对河北藩镇有所排斥。史料中存在的河朔胡化的言论,是中唐士大夫在夷夏之辨观念的影响下,对河北藩镇产生的主观认识,并非完全基于对河北藩镇的客观了解。  相似文献   
24.
正自从20世纪初年"古史辨派"开启全面地疑古思潮以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夏商周三代都成为存疑的主要对象,神话时代或传说时代的命名,就是从那时一直遗留至今的。后来殷商甲骨文大量出土,王国维根据甲骨文金文资料提出重新考察上古历史的二重证据法,出土的文字资料成为重建失落的历史的有力依据,使得商周两代的存在得到证明。但没有找到出土文字资料的夏代,是否真的作为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前,学术界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时间范畴的问题,包括"康乾盛世"说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另一个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康乾盛世"兴衰原因的分析、潜伏危机的反思、影响和评价等。本文对"康乾盛世"的学术研究史做了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并结合姚念慈先生的《"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一文,阐释了自己对"盛世"评判标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8.
张港 《人才瞭望》2013,(10):33-33
赵本山的家乡——铁岭那儿的人,初次与人见面常问:"你是哪铺子的?"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的诗句……我国带"铺"字的地名随处可见,如十八里铺、二十里铺.有的人误以为这个"铺"的意思就是店铺的"铺",其实,这个"铺"跟店铺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古代邮递制度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29.
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五史》中最芜杂、错误最多的一部书,其《吐蕃传》部分的某些记载也难免有误。《宋史·吐蕃传》是研究宋代吐蕃的基本史料。为了在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宋史·吐蕃传》,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历史以真实,有必要对其作一定的考证。  相似文献   
30.
刘彦和《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之解诂有极端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博徒”词义自《史记》之后发生细微之变化。应当根据《文心雕龙·辨骚》之文意以定“博徒”之具体涵义。此博徒亦当训英杰,但又不同于完全褒义之英杰,即非正途出身之英杰,实属历经曲折而终入正途之英杰。《文心雕龙·知音》之“博徒”用为贬义不可作为《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也必用为贬义之证据,二者应依语境不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