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733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281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2142篇
理论方法论   400篇
综合类   6639篇
社会学   588篇
统计学   16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1.
国际间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 ,实际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 2 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的问题 ,是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思想和要解答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等教育的收益与本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成正比;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首先是受教育者个人;可以从高等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中来计算高等教育的收益;应该以科技为中介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收益;可以从受高等教育者的职业优势上来发现高等教育的收益;可以从人才的流动或者人才市场的变化中发现高等教育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振兴科技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和前提 ,振兴教育是振兴科学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高等院校要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努力推进科研工作 ,要挖掘自身潜力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论述了高校体育创新的必要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体育观念创新的前瞻性;从体育科学的交叉角度,论述了体育创新的兼容性。提出了在创新的思维形式上应将跨越式思维、跳跃式思维与渐近式思维相结合;在创新的方式上应将模仿、引进创新与合作或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创新的内容上应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教育理念的陈旧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变革教育理念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转变教育理念的初步设想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这条主线,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精髓,要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推进普通女子高等教育,加快中华女子学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在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的形势下,作为较高层次劳动者培养机构的高等教育系统对社会需求的应对—即办学方向的决定的问题;认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顺应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需求,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教育上。  相似文献   
18.
森工专业“工程图学”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森林工程专业的特点,讨论了提高工程图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其中在分析了传统教学法和CAI教学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找出了两者的互补规律,提出了传统方法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以适应现代教育手段发展方向的基本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9.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 2 0世纪 40、5 0年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并进而向普及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是因为它提前建立了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分水岭 ,在分析大众化前后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扩充的演进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其对我国在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立足我国实际,从当前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我国发展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就与优势,重点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经济因素以及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对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推进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