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3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813篇
理论方法论   248篇
综合类   2673篇
社会学   190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19世纪后半叶西方传教士来华医药传教活动推动了西医护理业在华的产生与发展。随着护理业在华发展,对护理从业者的称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多以看护和护士二词较为常见。以看护与护士之“变”为视角,是为分析护理人员称呼使用的变化及护理人员来源的发展变化,从而进一步思考我国近代护理业发展与近代社会变迁。看护与护士之“变”不仅是护理业从业者名称的变化,更是近代社会在不同国家医疗模式影响下护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环境变迁,政府主导下的护理业逐渐面向规范化及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护理业内部选择以及社会发展的外在推力促使其发生转变,护理业也得到了社会进一步的认可与接纳。  相似文献   
102.
103.
清季中国已开各类通商口岸数十个,但地理分布偏向中东部沿海及沿江地区,存在严重的布局缺陷。西南、东北相对孤立,未能与中东部地区有效连接,其中西南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四川与云南之间缺乏顺畅的商贸通道,贵州完全没有开放口岸,而云南已开口岸均在边境市镇,与经济相对发展的滇中及滇东地区相距甚远。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省城主动开埠,不设租界,自主管理,权自我操,成为中国西南第一个省会级通商口岸。省城开埠不仅促进了云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通商口岸的既有格局,优化了西南地区的商贸网络,是中国早期“西部开发”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甲午战前三十年,日本锐意引进西学,推行国民教育,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了军队制胜的人力因素;而此阶段之中国依旧为没落的封建传统教育,所实施的洋务教育有很多局限,其时人才不济,民智未开,思想僵化,严重制约了军事近代化建设中官兵素质的提升。近代中日不同的教育路径与甲午战争的结局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7.
在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日本是对中国煤矿侵占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统治手段最为凶残的国家。从《马关条约》签订到日本战败投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为了满足本国工业及其侵略的需要,先后侵占了台湾、东北、华北、华中、中南等地区的百余座煤矿,掠夺了数以亿计的煤炭,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矿工伤亡,同时也给当地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与佛教危机、近代佛教的僧团制度、佛教组织、佛教教育等新内容与时代特色、近代佛教所面临的新旧之争、僧俗之争等问题以及佛教与中国近代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对近代佛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近代佛教的主要内容、时代特色,可以更好地厘清中国佛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9.
十六国时期羯人石勒建立政权时,顺应中国传统文化选择"赵"为国号,既体现了石勒的政治取向,也表明了与刘曜前"赵"政权决裂并与之争正统的意图与决心,但在民族身份的选择上,石勒等人却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与内迁民族大多攀附华夏远祖不同,他非常高调地自名为"胡",下令号胡人为具有一定政治权利的"国人",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胡人的政治地位制度化;与此同时,也重禁胡人"不得侮易衣冠华族"。石勒对胡、汉双方的约束,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平等思想。刘渊、石勒等内迁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冲破了中国传统思想中"胡人不能为帝王"的藩篱,但内迁胡族的社会地位仍旧不高,贬抑胡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故而石氏对于有污名化倾向的"胡"之称谓又刻意回避,将胡物改名,从而有了史书"讳胡尤峻"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