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马尔科姆难题是当代心灵哲学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如何看待心理因果性与还原论的关系。随附物理主义企图超越还原论重新定位心理因果性,遭到了还原物理主义的反驳。而主张非还原论还原论并存的两种解释策略,认为既可以存在心心自主性的理由解释也可以存在心物还原论解释。  相似文献   
52.
冯宏维 《社科纵横》2013,(1):201-202
蒯因在其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针对逻辑经验论之分析陈述和还原论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本文将继续针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然而,整体论与还原论并不存在着熟优熟劣之分。而是,日常生活的经验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适合用整体论去了解,而数学逻辑之经验法则乃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系统,因此,若企图将两者混为一谈,则很容易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因此,我们只需保持各系统的独立性即可。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现代科学阐释中医药学理论的深入思考,认为运用现代科学可以而且能够对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作出阐释,也就是说,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也可以用现代科学加以说明和表达。而这表明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科学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爱的呼唤促成了生态整体思想的萌芽,而群落超级有机体范式则构筑了现代生态学的逻辑起点。它们实现了生态学与机体哲学的融合,并为盖娅理论的产生作了铺垫。但是,由于生态整体论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使得它不断遭受来自还原论的质疑:生态系统是否是具有本体论地位的最基本单元,群落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还是随机的组合等。正是整体论与还原论之间的这种相互辩驳、修正使得生态理论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与发展。这种逻辑几乎贯穿了生态学历史的全部。尽管它们之间的分歧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生态思想的逻辑归宿最终只能是多层次的进化整体论。  相似文献   
55.
论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的核心不是个别术语、零散观点的争论,而是研究纲领的全面较量。深入剖析这些论争的逻辑内核,可建构出一个涉及存在论、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论争框架,核心问题包括:对象之争,研究对象究竟是整体还是部分?路径之争,究竟该采用从整体到部分还是由部分到整体的研究方法?理论根本之争,究竟是整体论还是还原论才是最为根本的理论?在这些论争中,强整体论与强还原论是严格对立的,而弱整体论与弱还原论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56.
刘占峰 《河北学刊》2002,22(6):56-60
心灵或意识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借鉴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 ,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说”。本文认为 ,克里克一反传统认识意识的类比、隐喻等间接方法 ,直接深入大脑“黑箱” ,用还原论方法探讨意识的神经机制 ,具有重要的学理和方法论意义。虽然他吹响了意识研究方法论变革的冲锋号角 ,但是他对意识的“困难问题”尚未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57.
还原论是哲学的重大问题,它的总特征是自然的复杂性的祛魅。目前,还原论的拥护者和反对者对于还原论的概念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广义层次上,还原论是对自然的一种哲学思考,一种探索自然的哲学研究纲领;在较狭义层次上,还原论是多视角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论;在最狭义层次上,还原论是不同理论间的演绎,一种科学认识论的模型。这三个层次紧密结合,共同彰显着还原论的本质性含义。  相似文献   
58.
在社会科学理论中一直存在着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分歧.社会还原论认为社会现象的说明必须诉诸于个体及其行动的微观分析,并提出理论还原的目标及纲领.社会整体论则认为社会现象及其理论只有诉诸于制度、文化等整体性因素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各种科学研究和社会解释的实践表明:二者各有合理之处,不可偏废;其分歧可以用“功能结构可以还原,功能意义不可还原”的互补框架予以调和.  相似文献   
59.
就科技发展的历程来看,没有还原论,科学技术就失去其逻辑起点。但在两极世界里,充分的局整关系产生整体势能,还原论的认识能力在此遇到了困境,人类物质世界实际上与此同理,还原论同样不可无限作为。因此,与整体论相比,还原论只能是一个有条件的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60.
认知神经科学从生物学视角来探究人类认知发展水平,其整体范式体现出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有机契合,从而演变成为当下心理学主流趋势。对认知神经科学的文化反思不仅是加深对其理解与应用,使之走向文化自觉的重要步骤,同时也为引领和推动认知神经科学范式发生深刻转变,深化对人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索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