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3 毫秒
61.
我国古代的诗歌在唐朝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送别诗,由于唐朝特殊的政治背景,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概述了唐人送别诗的特点,并以大量的诗歌为例,具体论述了唐人送别诗独特的成因、分类及独特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总结了唐人送别诗的特殊存在环境,紧扣标题,在诗歌中找寻历史,在历史的天空捕捉诗篇。  相似文献   
62.
李春盛 《可乐》2011,(2):79-79
天宝四载初夏,李白和杜甫在东都洛阳邂逅,一见如故,便"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游"。他们先后游历了梁宋、齐鲁。翌年,在鲁地曲阜的石门分手,李白写了一首送别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表现了李白在给杜甫饯行时依依惜别的心情,说相处才这么几日,便各奔东西了,真不知何时能再聚首开樽对饮,今天,就让我们一醉方休吧。  相似文献   
63.
付骞 《现代妇女》2014,(3):132-132
中国古代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寒蝉、孤雁、孤蓬、长亭、杨柳、夕阳、酒、水、秋风、落花、黄叶等。这里我们想拈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象——水,对诗歌加以赏析。水,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描写,通常表达出是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相似文献   
64.
65.
离别诗有偏于写离别之共相和偏于写离别之个相两类.杜甫的送别诗多是写极具个性的离别,采取写实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具体的离别情境所蕴含和牵连的种种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具有超越传统离别主题更深广的思想与审美意蕴,这是杜甫在送别诗写法上的新变.  相似文献   
66.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偏见,辛弃疾的送别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辛弃疾送别词的思想主题、抒情风貌及其对文学史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辛弃疾的送别词以丰富深刻的思想主题、变化多样的抒情风貌,蕴含着深厚博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国家兴亡的历史责任感,成为抒写"大我志向"的政治抒情词,从而提高了送别词的品格,拓展了送别词的境界,具有相当深远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7.
贾岛送别诗约占诗歌总数的四分之一,以近体为主,其中又以五律居多。诗歌形成一定模式,并多以“磬”、“鹤”、“松”,“雪”、“猿”等清冷意象为代表,虽属应酬性作品,写景画物却十分清新与工整,颇具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8.
69.
先唐送别诗多注重对即时离别场景的描写,抒发离情别绪,情感哀婉忧伤,形成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基本意境模式。盛唐的送别诗相比前代有了艺术性的超越,拓宽了送别诗境,借送别诗言志,致使表露功业情志成了送别诗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篇取景宏大,情感奔放,意境雄浑。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对盛唐送别诗发展主流非扬而重在弃,其送别诗情感深沉厚重、缠绵凄婉、景物意象多继承传统送别诗,在意境上有向先唐送别诗回归的倾向,这种回归并不是对先唐送别诗简单的肯定,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在对离别心理的意境止观或景物观照上,李商隐的送别诗与先唐有相似之处,而李商隐又善用典故、象征、暗示等手法,其送别诗意境具有狭细、流走、朦胧的特质,对后世送别诗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0.
中国古代文人钟情于抒写离情别绪,诗作颇丰,本文以先唐送别诗作为参照,研究盛唐边塞诗人岑参送别诗中的功业情志、儒学用世情志及雄奇壮阔的诗歌意境等方面的开拓创新及超越。岑参送别诗的特质是诗人改变了先唐送别诗随意点染的写景状物特点,大肆渲染,烘托环境气氛,改变了先唐送别诗普泛化的抒写离情别绪的方式,是独具特色的心灵抒唱,用传统的低沉忧伤的诗题传达出坚定、高昂、豪迈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