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7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苏年鉴》主编方亚光《经营管理年鉴要"六放"》一文提出:要解放思想,"放心"、"放胆"地让年鉴去创,去闯;要"放手",该管好的要强化,该少管的要弱化,不该管的要转化,要"放开",开明而治,无为而治;在用人政策,分配政策,奖励政策等方面要"放宽、放活"。  相似文献   
92.
93.
《杭州年鉴》由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办,是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年刊,是汇集杭州市情的大型信息性、资料性工具书。《杭州年鉴》从1987年卷起,连续17卷都是正十六开本(787×1092毫米)的,采取卷首照片、单位选介用彩色印刷,正文用黑色套红印刷。在市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下,从2004年卷起,《杭州年鉴》深化调整内容结构,并从正十六开本改版为大十六开本(889×1194毫米),从部分彩色印刷改为整书采用彩印。经过两年的实践,改版后的《杭州年鉴》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以美观大气的崭新面貌,更好地记载了杭州的发展变化,使年鉴在创建…  相似文献   
9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出版业走过了20多个年头,属于“年轻的事业”。笔者从事《广州年鉴》编纂工作也整整20年了。在长期的年鉴实践与探索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增加了对年鉴编纂理论的认识。值《年鉴信息与研究》创刊10周年大庆日子,借这个年鉴学习交流园地,就年鉴编纂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望能有所启发,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5.
编纂年鉴贵在创新,而年鉴创新又贵在坚持个性化,即正确把握和准确体现特色。对于县市级年鉴而言,如何遴选、突显地方特色,从而赋予它强烈的个性化特质,这是年鉴工作者在年鉴创新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编纂2003年卷《靖江年鉴》的过程中,我们就此作了初步尝试,现将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关于年鉴条目撰写突出年度工作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鉴条目的撰写要突出年度工作特色,是年鉴界同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年鉴条目反映的内容年年雷同的弊端,达到年鉴年年编,年年有新意的目的。本文就在条目撰写时处理好条目的数量、条目的比例、条目的排列、条目的  相似文献   
97.
一、突破史志框框,在年鉴性质上正确定位 地方年鉴的转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性质与功能的定位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年鉴应办成什么样的一本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98.
黄爱平 《学术界》2006,(5):227-234
作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兼学者,黄遵宪一生著述丰硕,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概述了近百年来有关黄遵宪诗文著述的整理、编纂和出版情况及其对于清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地方综合性年鉴是中国年鉴家族中较大的一个群体,其范围包括省级年鉴、城市年鉴、地州市县区年鉴。地方综合性年鉴多为各级地方政府主办,是集权威性、综合性于一体的信息工具书。20世纪80年代,地方综合性年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成为读者面较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出版改革与年鉴创新》一文,围绕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鉴界对年鉴创新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强调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年鉴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将进一步凸现,出版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年鉴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