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7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职生学习倦怠心理透视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高职生进入高校后,心理上顿觉不适,感到迷茫,缺乏上进心,失去了学习的劲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出现学习上的倦怠,这是由社会和自身原因造成的。探究高职生学习倦怠心理,透视其产生的根源,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2.
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 ,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 :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 ;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 ,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相似文献   
23.
在东北现代文学中,短篇小说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许多当时的和后来的读者,正是由短篇小说而了解东北文学的历史的。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涌现出不少名篇,影响深远,余韵长存。本文对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总体的审美回顾,并按照东北新文学、东北沦陷区、东北作家群、东北解放区等不同创作阶段,对短篇小说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成就,给予了透辟而独到的历史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建筑的营造和建筑空间的分析,尝试表述新的空间向度。向度的概念就是建筑的范畴,它包括社会的、人文的、艺术的和技术的等。有了这个向度,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建筑思维,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建筑,证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相似文献   
26.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影响极大,她的小说以新的内心话语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宣告了崭新的小说美学原则的确立.在小说技法上,她纯熟地运用绘画的"构图艺术"、宏观的透视方法、主导的象征意象来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功能;她通过"内心独白"和"诗化小说"来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形象,构筑小说的独特意境,赋予小说美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27.
佚名 《决策》2007,(6):72-72
《资本主义不是什么》实质上是一部追寻当今政治经济学"关键词"的著作.  相似文献   
28.
<正>2010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王永平先生的大作《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以下简称《游戏竞技》),以一段精彩的历史回顾,向世人奉献出了中华大地娱乐文明的学术成果。过去,人们总是把娱乐游戏当作生活的点缀,很少有人下功夫去发掘中国古代的游戏内容,考察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而王永平先生独辟蹊径,从游戏、竞技和娱乐三个范畴来探索社会生活现象,获得了很多新发现,得出了很多新见解。  相似文献   
29.
素描由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构成,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素描客观方面的基础是“形”,它的最高层次是整体上的“透视”;主观方面的基础是“夸张”,它的最高层次是“个性”。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造型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0.
《边城》与"五四"以后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剖析小说有着深层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源自作家思维方式的不同。沈从文更多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他很大程度上拒绝了西方小说因果的和逻辑的模式,而采用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注重感受和直觉体验的模式。《边城》将人与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之上,描绘了一幅完整的湘西风俗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