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32篇
丛书文集   691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2892篇
社会学   1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尼采重建价值的"超人"论与李贽的"童心"说均用"儿童"的隐喻来批判传统的道德价值,其价值趋向都是回归赤子,趋向超(成)人,而且两人都未能逃脱传统思想的客观在场而与自己的学说形成了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22.
谚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述了谚语修辞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3.
多和田叶子在《失去脚后跟》中以一种奇特的表现方式,抒写了现代人在异域文化冲突中荒诞的生存感受与生存处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扭曲关系。通过对人物心理体验的挖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失去脚后跟”诸意象隐喻意义的探寻,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隐喻存在的基础——相似性,列举了相似性的种类和特征,并说明相似性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事物间原本存在的性质,人们对于这种相似性的感知是离不开隐喻的体验性的。  相似文献   
25.
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内涵问题。通过探寻英汉隐喻受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蕴涵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揭示出隐喻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也由此透视出语言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6.
传统隐喻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较理论和互动理论都从纯粹的语义学角度解释隐喻。本文在证明此种途径的偏颇和不足的同时,将隐喻置于语用学的视野,结合隐喻使用中所涉及的语境等诸多因素以及会话含义理论来探索隐喻的语用学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27.
哲学和隐喻作为人类研究的对象历史悠久,二者关联紧密.人类的语言系统中由于未能分化出一类专门的哲学语言,因而造成了哲学表达的困惑,而隐喻作为所有语言形态中的"共有因子"弥补了既有的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表达哲学的局限性.隐喻不仅能起修饰作用,能传达信息,还能表达真理,因而契合了哲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8.
语法隐喻视角下Pseudo-分裂句的功能投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艳姿  贾德江 《云梦学刊》2008,29(4):141-143
从假拟分裂句的语法隐喻机制出发,以语篇功能和经验功能为核心来探讨wh-分裂句的教学语用运作机制.分析的目的说明:语法教学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特殊的句式有利于展示独特的多维功能;句法研究应超越对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互动辨证以及意义与语篇的结合.  相似文献   
29.
科技隐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科技隐喻的功能,以便阐明在科学语言中使用隐喻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讨论了科技隐喻的特点,阐明其系统性、清晰性和持久性特征。最后指出,科技隐喻存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必须根据译文读者对其文化内涵的熟悉程度,分别采取直译、直译加注和转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0.
从心理联想、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英语隐喻的类型和其生成与理解的心理机制等问题.一定语境条件下心理联想方向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隐喻类型:英语中存在着因事寄托的隐喻和因物感发的隐喻等两种心理联想隐喻类型.不同思维方式也决定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包括感性认识隐喻、理性认识隐喻和悟性认识隐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