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73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管理学   2417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264篇
人才学   684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6828篇
理论方法论   1258篇
综合类   13030篇
社会学   1903篇
统计学   14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395篇
  2013年   1278篇
  2012年   1500篇
  2011年   1697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774篇
  2008年   2082篇
  2007年   1665篇
  2006年   1486篇
  2005年   1377篇
  2004年   1409篇
  2003年   1358篇
  2002年   1318篇
  2001年   1108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李轲丽 《生存》2020,(8):0132-0132
在目前的新兴课程教学模式变革下,其文件提出的各项内容均对当前的小学语文任课模式有不小的挑战。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若学生想学透、学精最关键的是对阅读理解的掌握与否,因而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对课堂“有效追问式”的思维模式训练。因此,在本文论述中将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顺应社会需求,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参与国际交流。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期,这也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巨大挑战。大学英语教育如何由语言技能型向能力创新型转变成为所有英语教师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改革传统的英语课堂形式,使原本用来接受知识的课堂变成了实践成果的展示课和学习成果的讨论课,使原本用来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的课余时间变成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主战场。这种创新性的改变将彻底摆脱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现象,不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管理者如何感知和应对悖论,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文从意义建构视角出发,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建构出管理者悖论应对策略选择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1)当管理者进行矛盾处理时,可以采取整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应对策略。(2)管理者对于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影响其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当管理者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不平衡,将采取分离式悖论应对策略;当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平衡时,管理者的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受到资源冗余程度的影响。(3)当注意力配置均衡时,管理者受资源冗余或匮乏两类情形影响会呈现出两种不同应对策略。当组织资源冗余时,管理者对于组织悖论感知较弱,会形成分离型悖论应对策略;而资源匮乏时,管理者对组织悖论的感知较强,但所采取的悖论应对策略受悖论思维的影响。(4)当管理者悖论的感知较强时,若管理者具有悖论思维,并产生积极型应对倾向,将采取整合型应对策略;若管理者不具有悖论思维,将产生防御型悖论应对倾向,采取分离型应对策略。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领导行为相关理论,同时对管理者应对组织悖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笑 《生存》2020,(3):0173-017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结合生活开展,即所谓“生活化教学”。本文从教学目标设计的生活化、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设计的生活化三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并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两点建议:不能简单堆积生活素材,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这些对教师教学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业文化做为属人的文化必须建立在生命道德基础之上,以生命为中心指导创业实践。而在生命的实践过程中,生命道德基础必然外显为实践道德,最终决定了做为其结果的功业道德。从而创业文化具有由生命道德、实践道德、功业道德三个不同层级构成的道德基础,而西方文化没有自己的生命道德基础,从而无法实现三个道德基础的贯通,只有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哲学,才能实现创业文化三个道德基础的贯通。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习者掌握大量词汇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掌握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词汇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而害怕学习英语,甚至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二年级的学生面临词汇量加大、难度提升等状况,更容易对词汇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研究现阶段学生的记忆方法的不足,采用思维导图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对思维导图在初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世界》2020,(2):68-69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解读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胸有谋略、动有章法,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或是由于个人立场、地位、利益,或是由于工作格局、权限、机制。习近平同志还经常强调,形势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如果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难免会碰钉子。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如果还是完全顺着既有的思维定势来行事,可能就觉得不需要改革,或者不积极去推动改革,就可能误事。  相似文献   
18.
儒家友德对于救治社会的个体化带来的个体人际冷漠、社会疏离、身心失衡等道德问题乃一剂良方。它鼓励个体将他者视为生活中的伙伴,以友善互助为基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体在关注自我的同时需兼顾社会公义,要以社会规范为普遍的价值标准,尊重公共利益;主张个体应积极借助他者的力量,与他者互相激励和引导以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上述理念实效的产生还需以对儒家友德的现代转化为基础,该转化主要表现为从"友爱"到"友善"。  相似文献   
19.
田耕 《社会》2019,39(1):71-9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学民族志在田野工作和叙事复兴中与传统人文学汇聚,显著扩展了自己的学科边界。但是,这种扩展并没有解决社会学民族志在深度的经验发生和强烈的理论诉求之间遭遇的紧张。对于这种紧张,本文主张再访早期社会研究的田野,即19世纪末期到一战之前的若干典型研究,从中反思早期社会学田野工作是如何在“直接经验”的倾向中完成类型化,以及如何在这个经验感获得的同时改变对社会世界的道德想象。早期社会学的田野工作的力量之一不在于以规范的诉求压制经验感,而是以独特的情感结构连接经验的观察和道德理想的重生。由此,我们不仅需要反思诸如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样的简单思路,更要重新理解理论史上所谓的“进步主义式”的道德本身。这一工作对重新认识早期社会研究和今天的社会学民族志都具有意义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