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933篇
劳动科学   39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195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4316篇
理论方法论   713篇
综合类   6976篇
社会学   896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881篇
  2008年   1077篇
  2007年   895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732篇
  2002年   749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本文回首中国20年的经济改革,认为改革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是人性与经济道德在认识上和行为中的模糊性所致。作者在定义了人性、道德、灵魂等一些基本概念之后,针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两种选择(价格、所有制)的归宿进行评述,从而找出速度较慢的一方面原因。文中对儒家道德进行了说理的评说,意在对经济学哲学研究起到向前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都十分关注主体道德自觉的建构 ,但路途却迥然有别。康德主张道德法则必须绝对地超越于经验实质 ,理性普遍立法越是纯粹、直接 ,道德的威慑力量越为庄严、崇高。而王阳明则强调吾心良知与天理、万物 ,与功夫实践相即相融 ,合一不二 ,致良知本于道德法则 ,却又不离人心物事。康德从理性本体分裂出经验现象 ,而王阳明则汇合超越与实质 ,实现理性形式、外在规范与日用实践、主体精神内在统一 ,要求由绝私堵己、省察克治而达到莹彻了然的绝对道德本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63.
爱伦·坡的小说大都以谋杀、恐怖、死亡为主题,作品透露出一种神秘、恐惧的气氛,这与他悲惨不幸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不得不以幻想来充填自己孤寂的心灵,把隐藏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恐惧渲泄出来.恐惧是其小说之魂.  相似文献   
64.
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依据,设计了一个由多层次构成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导向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途径:以立为本,加强教育;合理利用传统道德资源,恰当借鉴西方道德理论的合理成分;建立健全保证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65.
关于全球道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道德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人类关系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体系。本文着重探讨分析了全球道德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以及与道德的阶级性、历史继承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人才瞭望》2008,(3):98-98
据调查显示,国外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且开始提供名为“新职业介绍”的服务以帮助被裁雇员找到新的工作,以此来保持住企业的一份道德心。  相似文献   
67.
吕庆春 《中华魂》2004,(3):28-2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多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敲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突出。由于党员干部是国家的中坚,其言行举止对社会、对群众,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所以,部分党员干部道德滑坡现象尤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8.
以孔子和朱熹为代表的正统儒家对游戏持一种相当节制的态度。然而在中国古代,士人的游戏活动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一部分士大夫对游戏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仅亲身参与游戏,而且积极进行游戏的编创。在这些士大夫看来,游戏不只具有“玩物丧志”的一面,还承载了若干积极的社会功能。游戏可以使人放松身心,怡情悦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同时编制和书写游戏也是士大夫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他们寄托思想与情感的一个精神世界。毋庸讳言,古代游戏中也存在与赌博、色情相联系的糟粕因素,历代文人中一直存在着限制和反对游戏的声音,这是古代士大夫与游戏关系的另一面。在当今的游戏时代,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健康有益的游戏文化,或许可以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