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51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74篇
理论方法论   206篇
综合类   2700篇
社会学   215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02.
数字不仅仅是计量的单位,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被憎恶,或被喜爱,并形成数字信仰。但由于民族、地区和各国家的文化不同,数字信仰也各有异同。在韩国,主要存在数字3,7及"三七21"的数字信仰。受原始西伯利亚地区巫俗文化的影响,3被认为是象征宇宙的数字,代表了完美结构;受原始天体崇拜影响,加之接受中国农业文化中的月亮信仰,数字7被认为是生命的周期;由于从西伯利亚南迁至韩半岛,其文化空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数字3信仰与数字7信仰相结合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三七21"的数字信仰。  相似文献   
103.
据文字记载,日本有数百种地方性节日(飨宴)。下面选择的这些节日,部分是因为它们特别重要或者著名,部分是因为他们具有某些与众不同的特色(例如有些节日特别注重于圆顶建筑、男根、桑蚕和海草,还有特别供奉针、夭折的小孩和车祸的受害者的神龛)。飨宴起源于神道教的庆祝仪式,与种植和收割这种农业活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4.
国内外对福利社会学研究的现状表明,当前福利社会学研究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的理论体系,没有明确的、共识性的研究主题,也没有为解决社会福利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福利社会学仅仅具备作为一门分支学科成立的条件,还不具备学科成熟的条件。但这并不影响福利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地位以及对其所持的学科信仰,为此,应在明确的"学科自觉"引导下,从福利社会学学科的研究主题、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三方面为构建成熟的福利社会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5.
李卫 《现代交际》2012,(4):205-206
信仰是人类得以存在的精神力量,它关乎人的生命。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大学生个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信仰教育包涵政治信仰教育、道德信仰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宗教信仰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其信任。  相似文献   
106.
李德宁 《现代交际》2012,(12):225+224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败.然而目前来看,尽管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7.
道德信仰生成关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思维取向、信念追求和道德水平。当今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在面对道德信仰选择时,应以"幸福、至善、自由、和谐"为指向,保持自利与互利、底线与高蹈、个人与集体、德性与规范之间的适度张力,以精神之我超越物质之我、社会之我超越个人之我、应然之我超越实然之我、理性之我超越感性之我,才能使自己心有所系、身有所适、魂有所归。  相似文献   
108.
卢新宁 《中华魂》2012,(24):31-32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就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信仰坚守和理想追求进行了阐述,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份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9.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发展目标。法律信仰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内在驱动,而硕士研究生法律信仰的培育可以在全民培育法律信仰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明确硕士研究生法律信仰培育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来揭示其法律信仰培育的可行性,从而确定培育硕士研究生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特征,这些精神特征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具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绅士风度是把英国社会各阶层联系起来的纽带,最初只是一种社会阶层的标签,由作为制度的绅士风度演变为作为道德、信仰的绅士风度,再到作为维多利亚时代一种形象的绅士风度,是形成英国国民性、维系英国道德精神的关键.绅士风度既有所长,又有所短,形成了一种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