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6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丰富多彩,其部分民间习俗的形成受道教影响较深.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盛会,都反映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影响.论文从宗教学、民族学的学术视野,考察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与道教的关系,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道教色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中国民间故事的源头纷繁复杂,宗教文化在其间起了重要作用。刘守华先生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较早关注宗教文化与民间故事的关系,在近三十年时间里,以系列论文和专著形式,以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道教传说、佛经故事等宗教文学与民间故事之间同源异流、不约而同、交流影响等复杂的关系进行资料翔实的比较、剖析与论证。《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和《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在出版后,产生广泛影响,屡获荣誉,也表明民间文学与宗教文学领域的交叉研究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3.
《东岳论丛》2017,(5):185-192
《金瓶梅》对晚明道教科仪、法事、经韵、宫观的细致描画,近乎"道教百科全书",而《金瓶梅》将人的欲望和宗教宿命论紧紧地栓在一起,为读者精心排演了一出平凡而动人的宗教剧。在小说呈现的陈腐的社会现实中,作者以人性作为一个切口,在充分肯定人欲、人性的基础上,又对人欲泛滥、人性之恶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金瓶梅》空幻式的草草收尾也正体现了作者"反叛"后内心无比痛苦、孤独、彷徨和空幻的复杂心绪,从作者肯定人欲又对人的私欲泛滥进行批评的主题矛盾中,看得出作品希望人们能够在顺应天理、尊重世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更好地完善人性的意愿,这种人生态度也有着对道教思想的最深刻体悟。  相似文献   
44.
道教对于梦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既有关于梦的形成机制的理论,又有以“占梦”“禳梦”等为目的的操作系统,其中以“辟恶梦”之法最为重要。在“辟恶梦”方面,道教既通过默念咒语以祈求于神灵,又采取“叩齿”“咽液”和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特定部位的方法,并且还运用某类药物,要求“慎无语人”。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对于古代中医学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民众中的传播也是多层次的.在"道"的层面上,汉代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道家理论的进一步精致化;在"学"的层面上,汉代道家通过一系列途径促进了道家学术的扩展和繁荣;在"术"的层面上,道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实践,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为道教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6.
47.
川大的道教研究在全国甚至全球排名第一,读书人大抵知道。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川大发起并引领着中国两千多年文化主干儒学的文献集成《儒藏》的编撰,在佛教研究领域也享有盛誉。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川大皆有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49.
元代萨都刺《雁门集》中保存有数十首涉道诗,是萨都刺寻访江南道教的历史记录。萨都刺作为东来的回回人,注意了解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他足迹遍及江南道教名山宫观,与道门人士结为方外之友,这反映出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中,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50.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