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6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酆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经中,是济世度人之阴间天宫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注重神学理论的创建,道教已初步建构起系统的酆都地狱理论。在道教斋醮科仪法术中,酆都有着济生度死的多重功能,历史上酆都道教的长期传承,致使酆都地府惩罚形成民间信仰习俗。通过史籍道经中酆都文化内涵的解读,道教史上酆都平都山道教历史的重构,可知酆都神学理论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2.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53.
女冠和女冠诗人是唐代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李季兰作为一名女冠诗人,毋庸置疑,也成为人们褒贬评论的 对象。她虽然存诗不多,但这些为数不多的诗歌是她整个人生的写照,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李季兰的人生历程中对道教思 想文化的吸收与冲击,同时也可以看到她的凡人-女仙-凡人心路历程,从而为我们展现一个具有生命的李季兰形象。  相似文献   
54.
明清老学内容丰富,在思想上也仍然具有创造性,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通过梳理《老子》的注解,结合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的融合与老学的民间化进程,对明清时期老学的主要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对老子思想政治功能的阐述达到了新的高度,主张藏富于民,提出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同时以儒家的经世思想改造道家的贵身理念,继承了“天下为公”的儒家传统,同时有限度地肯定了私的价值和合理性,由此发展出具有一定政治启蒙色彩的公私观。研究还认为,在儒、道、释三教关系上,明清学者在老学中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比附,而是注意揭示儒、道、释之间能够互通合一的深层原因,有的以气沟通三教之道,认为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虽然不同,但追求的理想境界却异曲同工;有的从老子“正言若反”的否定思维方式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老子并不是要绝弃儒家的仁义礼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其“立言之大意”,或正言若反,或反言若正,而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修身治国为主,抓住了这一主旨及老子的立言特点,便知“孔老之合一,儒道之同源”。研究表明,随着明清道教发展的下移,其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此相关,明清道教老学中出现了民间化的趋势,这正是道教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独特方式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5.
"嫦娥奔月"神话产生初始,即受到神仙思想的浸润与渗透,特别是在道教神仙信仰影响下,得到神仙家和道教徒的不断改造与丰富,逐渐被仙话化,最终演变成为了纯粹的仙话.  相似文献   
56.
道家(教)宗教地理思想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教)思想为中华文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宗教地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历史上杜光庭、司马承祯等高道对山岳的一些看法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中国地理和山岳的总结与尊重.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阐释了道家宗教地理思想的文化遗产意义.  相似文献   
57.
海外瑶族抄本文献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有关海外瑶族文献的研究成果基本厘清了欧美国家瑶族文献分布与收藏的现状,对文献的文本形式、来源地区、收藏过程等也做了详尽的描述,让我们基本认清了海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瑶族抄本文献流存的概貌。这项研究工作拓展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对象和领域,让我们了解了居住海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视野。  相似文献   
58.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9.
道教与中国公共外交的关系问题很少引人注意和重视.而实际上,道教在中国公共外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道教可以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提供思想资源.其次,道教可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平台和通道.其三,道教国际交流活动本身可以体现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0.
一、引言 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一个宗教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1、必须具有与神圣有关的信仰与仪式。2、必须具有一个由具有相同信仰和仪式的人所结合而成的道德共同体,即通常意义上的教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没有一个如同西方基督教那样严格符合标准的宗教团体。但考虑到中国与西方历史环境的不同,我们常常把中国古代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亦称为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