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6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民间信仰被定位成"封建迷信"而遭受打击,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同时学术界对此也存在偏见,对民间信仰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本文通过民间信仰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民间信仰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王朝政权的关系、解放以来民间信仰的发展实态等四个方面,阐明民间信仰其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传统,并提出民间祠庙可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舞台.  相似文献   
62.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荣辱观及其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吸取三家荣辱观的精华,对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科学实践和道教长生修炼都有求真的要求,在求真的方法上科学采取了物质实验的方法,而道教长生修炼则采取了身心体验的方法。科学实验追求的是客观物质的知识真理,而道教长生修炼体验追求的是生命活动的存在真理。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实践中走到了破坏自然和戕害生命的反面,而道教的长生修炼则坚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这一点对科学实验的反面效应可有补偿作用。而道教长生修炼中由于从自身求道,偏重重视活的肉体而忽视意识思维,这一点科学实验对意识思维的重视则可起到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张冰 《现代交际》2013,(12):120-121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并不亚于孔孟的儒家文化,道家以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理论与实战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试图利用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天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5.
日本民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他们一方面兼容并包,善于学习,另一方面又固守传统、冥顽不灵;既有谦恭有理的一面又有倨傲蛮横的时候;同时还有举世闻名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些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民族性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现、价值观和社会思想.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神道教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而进行探讨,提出了"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性的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66.
勇强 《山西老年》2010,(9):50-51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殿规模十分宏伟,布局疏朗有序,殿堂气势巍峨,整个建筑群十分壮观。这是一处颇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  相似文献   
67.
道教的神仙观念不仅以各种道教经文来表现,同时也通过各种神仙传记来形象传播.与传统道教经典比较,道教神仙传记更加准确地表现了道教中的民众宗教意识和倾向,以及道教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道教神仙传记作品的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时期道教神仙观念的同与异,以及道教在不同时期对神仙内涵、修仙观念和道教伦理等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68.
在世界五大宗教当中,我国惟一原生态的宗教--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宗教形态在六朝时期经历了一个关键的转折.为了求得教团的生存发展,北方的寇谦之和南方的陆修静皆有"清整道教"的主张.对于上述改革的现有讨论,一般都会注意到有关"租米钱税"一类的问题,却忽略了"三张伪法"中另一个关键的核心因素:广施符水以治病.这一因素不但贯穿早期道教,也一直以其他种种非官方体制化的形态延续到今天.符水治病作为特别的医疗手段活跃在早期道教内部,并对其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从这个角度来弥补一下现有研究中的遗憾,简要梳理早期道教活动中治疗技术的形态变化,探索其可能的意义,并希望进而借此讨论有关的思想史写法.  相似文献   
69.
唱道情是道教弘道宣教的一种文艺形式,在宋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颇为流行。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在湖北的传播,是道教与楚文化相结合的民间文艺形式。道教唱道情在楚地民间的兴起,并形成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道情,是明清时期道教影响地域社会的结果。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与楚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是拓展楚文化研究内容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从易心莹的求学经历看,儒学构成了其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他才会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来宣传道教知识.可以说,<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援儒人道的具体表现,易心莹虽身为道士,但其内心"笃守儒师与道家学理"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