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百姓生活》2012,(9):18-18
开展活动我曾在社区工作9年,为了融洽邻里之间关系,社区干部想了不少办法,推出了4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举办邻居节。居民自娱自乐,还能增进了解。二是征得居民同意后,由居委会出面制作成联系簿,使邻里之间在危急时刻通过电话相互照应。三是开展社区活动。居委会组织多项活动,如外出旅游参观、举行茶话会等,为居民们提供相互了解的平台。四是让孩子作桥梁。居委会在每年的寒暑假、儿童节邀请孩子及家长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家长们能相互交流。(杜一鸣)  相似文献   
42.
“一墙之隔不往米,擦肩而过不搭活”,这是当今城市邻垦关系淡漠的真实写照。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则关于“邻里关系”的调查,参与调在的4509人中,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调查中,34.8%的人表示跟邻居“没有相处米往”,  相似文献   
43.
构建六大和谐关系,即: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军民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六项幸福支撑能力,即:百姓安居支撑能力、食品安全支撑能力、医疗保障支撑能力、文化素养支撑能力、教育公平支撑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44.
经常听有人抱怨,现在的邻里关系不比从前,楼上楼下,见了面连个招呼都不打。可发出这种感慨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邻里相处付出过什么。如果别人不曾伸出双手,那不如就像我一样,从自己做起。  相似文献   
45.
今天的社区,邻里关系疏远了,相互帮助少了;个体的维权意识增强了,纠纷调解多了;社区组织公共活动困难了。总之,居民缺乏把社区当作家园的那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把它仅仅当作栖身之处,成了名副其实的"睡城"。在这样的社区里,作为社会主要成员的职业群体的主要生活空间不在社区内,且居民间缺少信任,加上社区资源匮乏和整合难度加剧,社区流动人口众多,导致居民之间体现出一种很  相似文献   
46.
大型居住社区是典型的人口导入型社区。当人口由原住地进入大居的同时,旧的关系网络随之解体。如何建立起导入人口间的联系、导入人口与社区的联系,是大型居住社区在社会关系重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X大型居住社区的实践表明:公共空间的营造为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提供了可平等进入的空间基础和生活化的场景体验,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身份认同与社区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空间的营造为新的邻里关系重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47.
邻里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社区生活品质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健康的邻里关系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稳定感和亲密感,这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认知,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分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反之,糟糕的邻里关系会降低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邻里关系通过影响社区生活进而孩子的成长,而孩子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又会反过来影响社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正一位身患绝症,年近80高龄的老人,是如何打破大城市邻里交往的藩篱,把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她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家门敞开,为伙伴们打造了这间"快乐小屋"的?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或多或少会体会到,邻居间交往太少,每天听到的只是开门关门的声音,一扇扇冰冷的防盗门将人们的心彼此隔绝。79岁的上海老人鲍美利,在乔迁新居后也经历了这样的烦恼,为丰富自己和老伙伴们的生活,她索性打开家门,让大家走进来唱歌、聊天,并为小屋取名"开心小屋"。鲍美利在教大家唱歌的同时,不仅  相似文献   
49.
邱松林 《老友》2014,(10):62-62
正仲春时节,笔者一行几人前往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十都村的慈口庙自然村,走访了跨世纪老人郑云仙。到她家时,老人正在和她的孙媳聊天,见我们到来,热情招呼我们落座说话。郑云仙虽年事已高,但除了有点耳背外,思维依然清晰,反应尚敏捷,身板硬朗,背不驼,神态自如。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她能娓娓而谈,对自己年轻时所经历的世事记忆犹新。当我们询问她如此高寿有何秘诀时,她摆摆手微笑着说:"这也许是老天爷给的福气吧,不过有些是要靠自己注意的,特别是要管住自己的嘴。"  相似文献   
50.
有位退休干部的一双儿女都在国外,只剩下老两口在家。年纪大了,儿女多次动员他们到国外去,他们说住不惯,还是在本乡本土的好,周围都是过去的同事朋友,彼此有个照应。有一天,老两口同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