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社区》2002,(22):49-51
邻里和睦是形成社区凝聚力的一剂粘合剂,没有邻居间的互帮、互谅、互助,貌似一体化的社区其骨子里是冷漠。“一家有难众人来帮”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财产,更是今天培育社区意识不可缺少的资源。  相似文献   
72.
聂勇军 《社区》2002,(10):48-48
现实生活中,邻居们尽管表现为老死不相往来,但内心里仍渴望能有所沟通,只是没有好机会拉不下面子而已。如果想“撬”开邻居那森严的大门,借助“事端”巧妙搭桥,就能达到目的.邻里关系也将如沐春风,达到“近邻胜远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胡康生 《社区》2005,(23):40-41
大至生老病死、就业谋生,小到针头线脑、邻里纷争,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矛盾,有纠纷。拥有800多个下岗困难家庭的企业密集型社区——柳州市鱼峰区云屏社区也不例外。但令人赞叹的是,这个社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一例上访事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他们有何招数?记者日前走进该社区,去探究“零上访”背后的奥妙。寻常巷陌,寻常办公室。云屏社区办公室的几位大婶大姐一谈到自己,就嗫嚅不知所语,面对记者只会说“:喝水!喝水啊。”在记者的一路追问下,她们终于开腔了,慢慢渐入佳境,后来越谈越兴奋,止也止不住。社区平日这么多纠纷,…  相似文献   
74.
近代早期英格兰的邻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是英格兰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英格兰的邻里关系状况良好.邻里关系与社会管理联系紧密,地方社会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是有效社会管理的结果,而邻里关系特别是睦邻为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75.
邻居是何人     
生活节奏紧张、居住空间加大、人际关系变淡、自我意识加强,社区中的居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老话题:  相似文献   
76.
77.
沙平 《社区》2003,(20):39-39
我所居住的是一个商品房小区,隔壁单元有楼上楼下两个住户,两户之间时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结果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楼上住户的恶名是远近知晓的,平时都因一点小事就与他人争吵,不高兴就随意诅咒、谩骂。大家都只好尽量避开他家,这可难为了他们那一单元的住户,楼下的  相似文献   
78.
吴楠 《社区》2015,(9):22-23
人们常感慨,自己小区的邻里关系是陌生而疏远的。不过,在南京市雨花台区的翠竹园社区却打破了现代邻里关系的隔阂,打造出不一样的社区交往模式。 翠竹园社区位于南京花神湖畔,由玉兰山庄、翠竹园两处高档住宅小区组成,居民3036户,8000余人。社区拥有完备的娱乐活动设施和大型运动场馆,包括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儿童乐园等,室外还配备了网球场、篮球场等。  相似文献   
79.
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晓明 《学术交流》2007,(12):163-1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设和谐社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邻里关系是社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从微观角度反映整个社区的管理和发展状况。城市空间住宅结构的转变、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初级群体衰落使传统邻里关系功能弱化,而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则是新型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社会功能。加强社区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完善社区制度是构建新型和谐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刘凌 《社区》2012,(3):50-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 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