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研究主要探讨郑孝胥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基本观点,即诗歌应该表现伟大的志向、才思妙合无垠和风格上的劲涩。  相似文献   
22.
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后,归隐上海的郑孝胥在其老幕主岑春煊的支持下,与张謇、汤寿潜、刘厚生等人一起,在上海成立了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在随后1907 1908年的国会请愿运动中,郑孝胥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带领预备立宪公会的会员,设立国会研究会,向宪政编查馆上书,请求速开国会.通过收集19061908年间郑孝胥相关活动中的言论,了解清末预备立宪时期郑孝胥的宪政观.  相似文献   
23.
三坊七巷历来就是众多鸿学硕儒的聚居之地,更是福州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中国光体闽派陈衍、郑孝胥、何振岱等代表人物或出生居住于此,或慕名搬迁至此,或讲学、交游于此,均受其文化氛围影响乃至相互浸染,进而化作共同推动福建发展的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24.
悬泉置出土简牍,证明汉代的"北胥鞬"应是"比胥鞬".安远侯初封时间不应是神爵三年,至少在神爵元年已称安远侯.  相似文献   
25.
南京图书馆藏孙承泽手批明末清初卢世氵寉的《杜诗胥钞》,为传世孤本。明末清初贰臣孙承泽对《杜诗胥钞》的批点是研究其对杜诗诗论、思想性、艺术性的重要材料,明确指出了杜诗多样性风格的源流演变,开创了以书画论杜诗和以体裁论杜诗的先例,从议论和描写的角度点出了杜诗与《史记》并论上的发展。他不仅指出了其继承风骚传统、儒家思想和诗教精神,而且还以史学家的辩证求实精神,对杜诗的思想评价持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并由此总结出诗人作诗的素质要求,还指出其艺术上精于炼句、曲折含蓄、言浅情深等特点,内容广涉思想性、风格、书画、体裁、与《史记》论杜诗、结构语言艺术。此批点可以说是杜诗学评点的集大成者,在杜诗学研究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杜诗在明清时期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26.
郑孝胥作为清末政坛、诗坛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后半生却走到了历史的反面,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使对他的研究具备多方面的价值。本文着重考证他的诗学中的家学影响因素,这对于全面认识其人格与创作风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孙爱霞 《社科纵横》2010,(2):100-102
郑孝胥是福建近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作,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哀挽诗。郑孝胥的哀挽诗主要是追思师友,哀悼亲朋,因蕴涵深沉、真挚的情感而动人心魂,《述哀》诗是其中的代表。在《述哀》诗中,郑孝胥以看似朴拙的语畜风格,传达出撕心裂肺般的伤悼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