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2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672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王萌  冷川 《东岳论丛》2012,33(4):118-120
宋潇凌是山东近年来崛起的一位极有个性的青年女作家.其中她最重要的女性小说,语言风格温婉细腻,又充满着对世事洞彻的反讽;既能深入到女性独特的心理空间,又不失清醒的现实感.“辛辣”一词或许是对宋潇凌小说风格最好的概括,几乎在其所有的重要作品中都弥漫着这种美学意味.这种内涵暧昧的风格至少包含了两层寓意——诱惑与嘲讽,而集世俗感与语言纯净度于一身的意象的营造更是其语言深层次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22.
正1994年4月,《北国风》改刊更名为《北京纪事》。从此《北京纪事》走上了京城社会文化生活的舞台。作为唯一一本以京味文化为载体,宣传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叙述老北京故事的纪实月刊,20年来,《北京纪事》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办刊方针,记录了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现代化都市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生活在北京城的人们的真实情感、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3.
仔细想来,应该说“农民工”已经不是一个时新话题了。农民工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课题及现实关怀对象,几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浮出水面。即使从社会工作这一新兴学科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农民工投注的关爱也似乎非常多了,各种为农民工定制的专项专业服务层出不穷,比如农民工就业服务、民工子弟学校服务、外来媳家庭服务、外来流动人口预防犯罪服务等。  相似文献   
24.
“北有山东寿光,南有四川漾阳。”地处彭州市的漾阳,近年来,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港、生态田园产业城”为目标,已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已建成“西部第一”果蔬一级批发市场;已启动“西部首个”蔬菜价格指数;“成都首批小城市建设示范镇”,也是成都迄今唯一的“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小城市”。  相似文献   
25.
高静丽 《现代妇女》2014,(1):189-189
张小娴作为20世纪90年代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以其简单动人的都市爱情故事打动了我们。本篇论文通过对女作家张小娴作品的具体内容、人物形象、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和作品风格进行了深层的解读。  相似文献   
26.
村上春树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彰显着现代社会的都市生活压力和深刻的时代烙印,书中所流露出的那份孤独和无奈深入人心,将上个世纪60年的日本都市青年内心深处喧嚣过后的孤独感再现到世人面前,尤其是其中所暗示的生活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去面对孤独。作者不断呼吁人们去找寻自身的归宿和原点,发掘人生和自我的真谛。当那份喧嚣中的孤独变得不再可怖,也许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催生出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27.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都市化的发展为都市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本文以新生代邱华栋、何顿、韩东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为对象,着重分析他们的文本中活动在都市空间中的人群:都市"闯入者"和"城市空心人"、个体经营者、城市游闲者等都市新市民形象类型,和他们所体现出的都市个体存在所具有的孤独、异化、游戏等现代情绪体验,理解作家对都市生存的文化阐释与批判。  相似文献   
28.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新剧目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148-152
19世纪后半叶京剧进入上海以后,由于上海的经济、文化正处在由传统、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受此影响,京剧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创新,采用新的剧目、新的表演手法以及新的舞台形式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海派京剧"。海派京剧新剧目也随之诞生,这些新剧目包含新思想,在当时产生深刻影响,对现代都市文化建设贡献不小。  相似文献   
29.
叶青 《四川统计》2012,(10):60-60
成都:“圈层融合”最近,成都提出了“圈层融合”的理论。在“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咨询建议”中,专家认为要想成都全域得到进一步飞跃式发展,不仅要提高各圈层经济实力,打造区域优势产业,更需要深入实施“圈层融合”的思路。实现各圈层、区市县问一体化融合发展,才能提升整体发展实力。即一圈层应明确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二圈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形成;三圈层应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30.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行进重现了北京的都市进程。在叙事中,成人叙事者时常悄然浮现,儿童与成人两种声音不断在文本中产生错位甚至断裂,表现出了两种相异的叙事态度。作为隐在的成人叙事者,林海音以虚设的童稚为纽带,串联起了一个去政治化的精神都市与一个多义性的故乡。这也与写作时的台湾语境是分不开的,作家所处的现实台湾是故乡也是异乡,她对于作品的去政治化也具有双重性。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同时代的台湾怀乡潮中。在普遍的怀乡叙事中,历史语境被有意弱化,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叙事迥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