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山嘴石砌建筑基址是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一处祭祀遗址,学者们对其祭祀功能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本文通过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认为该遗址在性质上与我国古代祭社有着更大的相似之处。并对东山嘴石砌建筑基址和古代文献中祭社的特征加以提取和归纳,从两个侧面详细比对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遗址是辽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2.
大英博物馆是一种述说文明的方式。它要说的故事是从大门左手边开始的,那里有埃及、巴比伦、希腊以及罗马展区,它们是西方文明的根源。大门的右方,则有美国等新世界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晚  相似文献   
103.
仝建平 《晋阳学刊》2012,(5):140-142
一、金代平阳府已设置有贡院山西省临汾市区有一条以文化遗址命名的贡院街,因地邻临汾贡院而得名。贡院(或称试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场所。据现有文献,最早的贡院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由礼部设置,是礼部举行省试的专用考场;地方设置贡院始于北宋中后期,一些地方州郡如福州始才逐渐设立贡院,举行科举三级考试之一的地方解试。南宋时,地方州郡遍设贡院;而北方的  相似文献   
104.
随着中国盐业考古的发展,潍坊盐业遗产及其价值逐渐被发现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盐业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实现区域发展和遗产保护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5.
唐王府     
《中文信息》2008,(5):55
唐代屯戍遗址,位于焉耆七个星乡东北约2公里处,遗址为方形城池,周长450米,夯土筑墙,残高4米左右。城内有房舍及仓库遗址,破不可辨。遗址北约1公里处,排列着3个间距500米左右的土台。可能是当时的烽燧台。这里曾出土陶器和陶轮等,与内地唐代制品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06.
大庆市文物管理站自1981年成立至今,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田野考古普查,发现大庆管辖的四个县、五个区境内分布着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点,从发掘和采集到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蚌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为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中文信息》2008,(5):70-71
永泰古城是甘肃省境内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军事战略位置的一座边防屯兵城,是甘肃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明代在今景泰县一带构筑了非常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第和机构,当时兵备副使邢云路在景泰监修了三座屯兵城,其中之一就是永泰城。  相似文献   
108.
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的青铜时代遗址一三星堆,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上千件令人惊叹的稀世珍宝。受损情况: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三星堆两件陶器标本被震落摔破,月亮湾城墙遗址轻度受损。三星堆遗址共有三面城墙包围。月亮湾城墙就是被外城墙包围的古皇宫城墙的一段,长约400米,宽约50米。  相似文献   
109.
据《宝鸡日报》2006年10月1日讯,宝鸡市考古队2006年7月中旬-9月中旬,在对位于陈仓区秦家滩仰韶时期房址的抢救性试掘中,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房屋建筑遗址,该房屋为地面建筑,其墙体现存长度近15米,残余最高处103厘米,厚40—50厘米,墙体内墙柱密布,可见柱洞46处,每柱间隔15—20厘米,柱洞的直径平均18厘米。按圆角方形房屋复原,遗址现存部分约为原房屋的五分之一,由此推断原房面积近2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0.
霍巍 《西藏研究》2002,(3):52-60
佛教传入吐蕃之后 ,佛教石窟寺艺术也随之在西藏高原兴起。开凿石窟、雕刻塑造佛像之风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拉萨初开其端 ,被称之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 ,便是其中的一处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① 但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局限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西藏高原这一佛教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并未能够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两方面加以认真的识别与研究 ,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分布图上一个几乎是空白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藏西部以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石窟遗址的考古发现 ,②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