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10篇
人才学   6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25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521篇
社会学   404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唐代小说中有不少涉及长安城内废宅的篇章,笔者选取了一系列此类"废宅叙事"进行细读,分析了其结构模式,进而探讨了这些叙事如何利用同一个建筑空间,或是在地理位置上彼此重合的不同空间,来构想生人与亡魂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本文也阐释了叙事者如何利用记忆来解释宅邸荒废的原因,并且在展开废宅历险情节的过程中不断过滤或重塑原始故事,进而将空间内层累的记忆转化为叠加的叙事。  相似文献   
92.
童年是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特点。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发现80后和00后童年生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并从童年生活的内容、童年生活的方式、童年生活的空间及童年生活体验对其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童年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童年生活变迁的原因。并从个案出发反思传统童年生活和现代童年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生活中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93.
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与机构,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建构记忆的主体。它承担了记录、书写与重构等多重使命,帮助社会个体与群体进行回忆。从这一视角出发,采用影视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叙事、话语、记忆等相关理论,对凤凰卫视中文台自2005年以来的"知青"主题纪录片的"记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发现,媒体通过个体的记忆叙事来建构知青的社会记忆,并由此形成媒介记忆框架。在这一记忆框架中,"还原事件""反思事件"及"青春无悔"构成了最重要的记忆主题。在知青个体记忆叙事层面,知青通过回忆和叙事,将"上山下乡"运动及卷入其中的各种权力要素建构为一场特殊的青春场域,在这一由记忆所建构的场域中,宏观的国家权力、中观的国家权力弥散形式及微观的网状权力共同作用并形塑着知青的青春记忆。  相似文献   
94.
95.
96.
明清时期,滇南地方社会儒家文化兴盛,与各民族传统文化发生融合,并对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影响。代表中央王权的临安府与彝族纳楼土司的政治角力亦相伴始终。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中的一支由普姓"恢复"为孔姓,建构孔子祖先记忆。文章依据口述记忆、碑刻墓志铭及田野调查资料,简要勾勒出孔姓彝族人孔氏祖先记忆的社会历史脉络,分析其改姓的行动逻辑,指出这一现象与滇南地方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关,是文化多样性交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7.
王伟 《南方论刊》2014,(9):54-57
在东亚现代性想象的阐释框架中,系统比较《陈三五娘》之梨园戏华东会演得奖本与邵江海歌仔戏改编本的叙述脉络与命运走向,旨在以之为切入点解析文本潜藏的社会心理密码与文化地层,寻绎国家力量与资本逻辑对艺术活动与民间社会的渗透轨迹,揭橥权力意志对文化记忆之书写"场域"的控制冲动。作为"世俗镜照"的地方传统戏曲,既是建构公共记忆的重要媒介,本身亦构成历史记忆之所在,其以原初激情抵抗时间遗忘,于艺术版图边缘解构占据中心的正史叙事,参与公共论述空间的现代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98.
社会记忆并不是单纯地再现过去,它是权力利用话语刻意凸显、筛选,遗忘及剥夺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以保罗.康纳顿等人的"社会记忆"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解放日报》首个"典型人物"吴满有的典型报道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分析了大生产运动农民领袖吴满有及"吴满有运动"的兴衰史,展现了权力是如何掌控新闻生产的过程,并通过对新闻话语的控制来建构社会记忆,从而实现记忆的"写入"与"忘却"。  相似文献   
99.
胡同,也称“里弄”或“巷”,是指城镇或乡村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巷道。胡同,是老北京的一大特色著名的胡同有东交民巷、什刹海胡同等。一般都认为,胡同的称呼是从蒙语水井一词的发音演变而来的因为从元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