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0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4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539篇
社会学   187篇
统计学   1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可拓学的思想,并结合信息熵基本原理,构建基于最大贴近度的熵权可拓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模型;然后结合中原城市群9城市2011年底城镇化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2.
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动因由企业、消费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主体诉求构成,城市群发育程度越高,其基本动因的组合越复杂。尽管如此,在推进城市群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根据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非均质的实际情况,寻求各类主体利益诉求的共振点,并且通过完善行政经济区、设立特定经济功能区、圈定不同经济关联区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全可以依据经济区与行政区分离的条件,选择都市圈和城市圈建设,推进部分领域一体化,促进毗邻地区合作,作为当前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3.
论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传栋 《东岳论丛》2003,24(2):28-32
长期以来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 ,认为山东省仅仅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 ,这从某种意义 (如从自然地理角度 )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对环渤海地区松散的经济联系现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后就会发现 ,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即环渤海经济区现在根本还未形成 ,而是三个基本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和城市群。事实上 ,自从胶济铁路在上世纪初建成通车后 ,山东省在百年中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匹配众多的矿产和农业资源进行采掘、加工制造、进出口的经济区 ,出现并成熟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要建设“大而强 ,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 ,要使山东在 2 0 2 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 ,必须要使山东半岛城市群在 2 0 10年前后率先实现现代化。而只有将建设胶济现代制造业带和现代化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相结合 ,才能尽快缩小山东半岛城市群同其他城市群之间存在的成熟时间较晚、龙头城市发育不充分、整体基础相对较差等明显弱点 ,大大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济现代制造业带在国内外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4.
把厦门建设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端中心城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就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端的中心城市——厦门以及形成以其为中心的环厦门湾城市群问题进行研究。建议将漳州市与厦门市合并,建设以厦门为中心的环厦门湾城市群。厦漳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在省内形成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两大城市群;通过中心城市间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集聚社会经济资源,辐射周边地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与联系,拉动福建经济增长。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环厦门湾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设想。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组团式城市群理论,研究了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问题。通过对宁夏沿黄各城市发展的定位分析,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的“3 2”发展模式,认为:宁夏城市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企业的大规模集聚和城市的大规模扩大,尤其是吴忠、青铜峡、石嘴山三市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不如以组合式大城市为目标更为合理。以同核型、组团式城市群形成大银川市、大吴忠市和大石嘴山市三个大城市,加快相邻城市的一体化步伐;同时,关注中卫市和固原市与周边城镇和区域的经济联系,应该是宁夏城市化重要的政策选择。近期沿黄城市群建设能够取得突破的是三个组合式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6.
纵观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群正在成为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素之一。中国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群的总体发展一直未能突破传统的体制性障碍,形成具有国际化功能大都市圈,更没有形成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城市群发展关系。面对全球化的城市竞争,城市群的发展及建构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中国的城市群要想在世界城市全球竞争的关系中占居世界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区位,必须创造合理的、跨行政区域的、有内在市场机制关系的“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并通过构建新型的城市群结构体系,直接参与城市全球化的竞争,创造中国区域现代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97.
李程骅 《江海学刊》2022,(2):75-82+255
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群快速崛起,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重构国家城镇体系空间形态的重要力量。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我国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科学选择。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由扬子江城市群带动的区域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造就高水平区域创新高地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是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群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担当,将为“中国情景”城市群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印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8.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构建了环首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环首都城市群11个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就如何提高环首都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快江西在中部崛起,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品、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100.
城市群地域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群地域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分形特征、“二次极化”、交通制导、传动作用、网络组合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动力机制、内涵、居住空间的影响、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