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彭震伟 《城市》2007,(2):3-5
一、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的基本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国家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要求,上海的城市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导致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及功能布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2.
南京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中的定位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GDP、工业、对外经济三个方面来考察南京在长江三角洲中的地位 ,对南京的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 ,由此提出南京未来的发展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3.
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 2 0 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空间效应 ;指出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并提出了利用世博会机遇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4.
长江三角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竞争力迅速提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中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突出。打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行政隶属和区划的限制,构造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和制度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长三角文化牵手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青浦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是上海最为原始的历史档案,叠合着马家浜、崧泽、良渚等远古文化遗迹。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源自上海青浦地区,而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源头则在浙江省。这一现象清楚地表明,它们和河姆渡等文化一起,在远古时期就相互交融,形成了长三角文化圈。  相似文献   
26.
现代經濟的競爭,實質是區域生産要素富集程度的競爭。長三角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僅得益于區位優势、技術装備"硬實力",更得益于政治環境、法制環境、人文環境等"内力"的大幅提升,世人爲之倾倒。  相似文献   
27.
一、面临的竞争 当前长三角周边地区融入长三角步伐明显加快,金华加入长三角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我们将金华与竞争城市进行分析比较,以找出优势和差距.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三角洲外资产业集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成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外资的进入伴随着产业的集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出现外资产业集聚现象原因的分析,总结了外资产业集聚的特点,并对长江三角洲外资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相互联系密切,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经济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三省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为长三角地区妇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0.
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竞争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地方政府能力建设与评估也开始成为政府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政府能力的结构模型,提出一套评估政府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政府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并给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