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09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立足COVID-19情境,以1169名公务员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基层政府公职人员问责不当性感知与其避责行为意向的关系及个体公共服务动机和风险感知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问责不当性感知能够显著影响公职人员的避责行为意向;公共服务动机在问责不当性感知和避责行为意向互动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风险感知在问责不当性感知与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厘清中国情境中基层避责行为生成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助推政府问责制度改革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王若磊 《理论界》2012,(7):17-20
本文探究了问责的词义和词源、问责的两层维度、问责的多重语义和问责的模式等具体问题,试图通过梳理,为问责制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自2003年起,中国特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初步形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既可能源自政治体制内行政管理改革的需求,也可能来源于社会公众对公共机构的要求和压力。基于对2003—2007年间84个特大安全事故案例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来自社会的压力是推动2003年之后中国政治问责变化的主要因素。该结果从三方面反映出我国近年来政治生态的变迁:(1)媒体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在"舆论监督"功能的脉络上,发展出问责的功能,从而开始在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显现作用。(2)问责动力机制的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国家—社会正在建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3)媒体成为问责动力机制中的新结构性元素,表明我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跨进了一大步。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媒体进入问责动力机制还处于起步状态。  相似文献   
24.
谢庆富 《社区》2014,(24):4-4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也正因为如此,不在少数的企业对内、外销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对国内销售产品则要求不严、质量不高。相关企业使用过期变质肉类的行为虽然隐蔽,但是新闻媒体记者既然能够发现,相关职能部门显然没有理由不能发现。所谓企业危害食品安全行为隐蔽,不能成为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失职的理由。  相似文献   
25.
新形势下企业党的群众工作内容日趋复杂化,企业党的群众工作对象的多元化、主体的退滞化、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内容的复杂化,迫切需要探讨出企业基层党组织新的群众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6.
为遏制土地违法,规范土地行政行为,我国建立并实施了土地行政问责制。在研究2011年首次土地行政问责官员后续发展情况时发现,73名官员已悉数复出,但存在复出时间模糊、复出过程不透明、复出门槛低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度不完善、官员复出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官员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土地行政问责官员复出不规范不仅会降低土地行政问责的惩戒、警示作用,更会使公众对土地行政问责制失去信心,从而削弱政府公信力。因此,应通过完善土地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官员复出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等措施,对土地行政问责官员的复出进行规范管理,以此来增强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正>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就是在全党范围内着力整治"四风"。而这"四风"中摆在首位的是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之风,最核心最坚决的手段莫过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愿抓落实、敢抓落实、会抓落实的良好氛围。我们在现实中听到和看到的对落实上的诟病层出不穷。这其中涌现出的一些不良倾向更多地表现为软式抵抗、隐性阻挡,可定义为"伪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选择性落实。本位主义作怪,不是全盘落实,而是根据利弊趋向和好恶心  相似文献   
28.
<正>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劳动仲裁时效往往是当事人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仲裁时效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不仅涉及到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更决定了案件的审理方向和处理结果。仲裁时效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在一方当事人(主要是用人单位)提出的情况下,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人民法院均应当审查仲裁时效期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此无争议。但对于当事人未提出仲裁时效抗辩的情况下,应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掌握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中比较混乱,有必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9.
薛侃 《领导文萃》2009,(19):20-23
今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无疑是我国问责制度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充分体现了执政者通过科学理性的制度化问责,推进依法执政、建设责任政府的鲜明立场与坚定姿态。  相似文献   
30.
举措     
《领导文萃》2009,(7):9-10
云南:让行政问责在阳光下健康运行;新疆:09年全面消除中小学校危房;河南:职校“蓝领班”招农村贫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