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对灾难     
《新少年》2009,(5):41-41,45
一年前的“5·12”大地震,摧毁了多少美丽的家园?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女,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可是,灾难中生存下来的人们,还要面对人生,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防灾和灾后对失去亲人的青少年救助,当成一项重要工作,用温暖的手,抚平受灾人心头的创伤。  相似文献   
22.
23.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防灾减灾能力是多灾之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构成要素,有必要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综合减灾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应确立安全第一、天人合一、主动防范的价值理念,遵循发展与防灾减灾结合,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责任分担与风险分摊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应对结合,应急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4.
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自然因素,论述了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5.
26.
面对西部开发“热” ,本文从防灾减灾及生态安全等视角提出了西部减灾的新世纪战略。本文认为 ,西部开发建设起点要高 ,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对应 ,特别应避免继承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发展不成功的建设经验。据此 ,本文的论点重在科技创新及综合减灾管理的区域性战略  相似文献   
27.
地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的南充,近年来由于特殊旱涝相间的天气和地质结构变化,特别是今年"5·12"汶川地震后,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南充市国十资源局坚持以预防为主、群测群防的科学防灾治灾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取得了连续3年在监测范围内无因地质灾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好成绩.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抓落实.  相似文献   
28.
通过介绍国内外关注的安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发展现状,研究了对中国正兴起的安全社区建设与规划有借鉴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9.
李勤 《江汉论坛》2007,4(3):101-103
1931年、1935年两湖地区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水灾不仅招致两湖地区的工商、贸易、金融、农业等方面的衰退,也对灾区灾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水灾使灾民对灾害产生恐惧心理,一些人以自杀作为逃脱灾害及饥荒折磨的办法,一些人常常在无奈中显露其野蛮、残暴和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一面,一些人在灾害面前往往产生"在劫难逃"之感,不得不把自己的这种企盼和追求寄托于上天神灵,每逢灾害发生时,两湖地区农村中的民间迷信活动就会急剧增加.与灾后困境格格不入的奢侈之风在灾区也随处可见.消除灾害的消极影响,树立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0.
晚清时期灾荒频发,郑观应认识到灾荒主要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他积极寻找防灾备荒之策。他主张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治理水旱灾害,建立银行保险机关,提高社会抗灾能力,这些举措体现了西方近代文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