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为太平天国研究主流倾向的阶级分析论普遍存在三种方法论误区.而引入社会运动理论的"政治机遇"、"政治认同"与"斗争构造"、"居间联络机制"以及"斗争周期"概念,有助于突破阶级分析论方法的束缚,尝试创建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2.
在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中 ,首先应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作出准确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 ,才能展开对宪法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分析 ,并由此引导学生明确和掌握学习宪法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3.
农民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问题.而农民的地位与作用又成为农民问题的内核.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评价农民地位与作用的方法有阶级分析的方法和经济分析的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今日之农民问题,还必须正本清源,以社会分工的思想,公平看待农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4.
近些年,关于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理论热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国家认同问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作为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进而才能正确地理解、引导和增进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科学地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发展、更替和消亡,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崭新性质和过渡性质。我们的研究不宜停留于“国家认同的一般”层面,而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具体人们对具体国家的认同问题。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而言,其对国家的看法、态度、情感和信念是大不相同的。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对国家认同问题更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引导,而且应当优化国家认同的各个层次的主体结构,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以增进国家认同的自觉意识和培育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95.
伯克特在200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经济学》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代表作之一。此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的残渣,同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能够对生态经济学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本文系统剖析了伯克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生态经济学关于"自然价值"、"自然资本"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观点进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96.
现代性与社会政治分析范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昌 《人文杂志》2006,(3):148-153
20世纪末以来,风险社会理论风靡西方社会科学界,风险分析法成为透视西方社会发展的又一方法,一些理论家认为阶级社会理论和阶级分析法适合工业社会而不适合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因而,西方社会政治分析范式需要进行部分转换。本文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的各阶段社会中的矛盾不一样,社会政治议题也不一样;新社会运动勃兴从实践层面表明社会发展变化。但是,这些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产资料属性差异而产生的,因此,要消除工业社会的副作用、防范科学技术的风险主要还是要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97.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注意调查研究中国国情 ,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的论断。他认为农民是生产和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具有很大的革命性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并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土地问题、农民武装和农村政权  相似文献   
98.
关于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研究中并未失效 ,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同时 ,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丰富和发展阶级分析方法 ,用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当前中国阶级阶层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在法学方法论的视野中,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地位尴尬、处境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过多地凸显了法律的阶级对抗性,从而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个时代的中国法理学也因此成为受人诟病的阶级斗争法学。然而,阶级分析作为一种法学方法,不仅可以对应于阶级斗争,也可以为阶级合作、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并促使中国法理学从阶级斗争法学转化成为阶级合作法学。当然,要实现阶级分析方法的这种转向,要使法学服务于阶级合作与社会和谐,必须对阶级的概念与阶级分析方法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主要由产权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阶层,这与西方社会学关于由职业和收入决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含义有本质区别。阶级、阶级立场、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处理国内外重要矛盾的主线索之一,是关系到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容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