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713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代代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92.
九江陶渊明文化旅游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文化是九江历史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在现代旅游的发展进程中,抓好陶渊明的文化旅游,对九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九江市应当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好分布在各县的陶渊明文化景观,形成合理的旅游方案.  相似文献   
993.
陶渊明”之称有两个含义,一是历史上的陶渊明,另一个是真实的陶渊明。真实的陶渊明具有二元对立的人格结构,他在文化人格和世俗人格的左右下,对人生、名声和仕途有着矛盾的观点,这缘于陶渊明性格上的的克制性。从他对酒、对琴和贫困的自述中可以得知他在为人上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994.
陶渊明身世艰辛,却在诗文中大量表现幸福之感。他的幸福是一种内在幸福,是生命形态高度和谐的境界,既是陶渊明合情合理的主动的人生选择,又是融哲理于深情的诗意境界。同时,他的幸福是复杂风格的和谐统一,经过了苦难的洗礼,暗含豪放之气。陶渊明的幸福之路开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95.
2004年,德安报道发现“陶渊明故里”。我们结合文献对这里的靖节祠、明代碑刻进行了探索,认为德安灵龟石作为“陶渊明的柴桑故里”其实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说法。  相似文献   
996.
青松是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之一,陶渊明笔下的松,或表现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或象征自己的理想人格,或代表田园生活的欢欣自在,成为诗人精神慰藉的所在,是他孤高傲岸人格的象征。松的文学意蕴在陶诗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变得极为丰富充实。本文以陶渊明咏松诗为题,希望藉由陶诗中松的各种意象探出诗人的真实心理层面。  相似文献   
997.
阮、陶代表的民族特征最明显的莫过于充分显示了儒家民族精神的理想品质。他们展示给后人的高蹈尘世的道家精神追求,其实只是掩饰儒家社会价值失落的悲情幌子。阮籍主要生活于曹魏时代,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燕赵悲歌的慷慨之气是北方文学的一大特色。陶渊明生活于东晋。东晋偏安江左,受楚地文化影响明显。纤丽平和的情感是南方文学的特色。政治背景和社会思潮两个方面的时代因素对阮、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论郭祥正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宋人郭祥正蒙受了近千年的历史误解,致使文学史家对他的无视。这位被梅尧臣誉为"李白后身"的大诗人,其价值观规范老、庄,学取陶渊明。与此同时,对以屈原为代表的儒家价值取向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999.
文章从儒道合一的美学思想,逸狂交织的审美意象,外淡内浓的诗歌意境三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由于儒道两种美学观的对撞产生了新的合力,推进了逸和狂两种情感的渲泻,用平淡和醇浓的对立统一,创造了真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老年》2008,(10):64-67
金秋时节,第九届阅读《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又如期和读者见面了。望各位老年朋友能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1.竞赛本次竞赛试题的内容及答案均出自本刊2007年第1期至第1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