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4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隐私及隐私权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以新闻自由权利为依托的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不受规制的权利都有异化的倾向,新闻自由也不例外,一旦其被滥用,就可能对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危害。新闻自由的重要价值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而隐私权则强调个体权利,因此,在行使这两种权利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在两者的博弈中找到恰当的契合点,既能发挥新闻媒体在现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又能保障个人的隐私权已成为立法和司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2.
社会征信体系建构是维护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的基础性工程。征信既需实现信息公开与共享的相对便捷,又应注重保护信息主体的隐私安全,达致信息主体、社会征信机构与信息使用者三方的权益平衡。在个人隐私权保护方面,我国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范围不明,收集方式单一,对信息使用的约束不严,不良信息保存期较短,缺乏对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特殊保护。借鉴域外先进经验,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合法、明示、保密等基本原则,制定《金融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金融信息的法律地位,优化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监管等具体制度,加强外部监督,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拓宽信息主体的非诉讼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83.
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人身权越来越重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在信息比较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又要体察外界,搜集信息,利用掌握的信息来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隐私权和知情权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对保护公民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1.国家官员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国家官员具有双重身份,即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与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作为普通  相似文献   
84.
文章梳理和比较了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制度的建设历程和结构体系,系统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中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利用制度可能性边界、权利保障与实现程度矩阵解释了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机理和协调机制,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体制机制转变、完善隐私保护立法、完善隐私侵权救济、加强技术创新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协调机制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5.
当人类进入了以博客、微博以及微信等为载体的自媒体信息时代,作为言论自由的延伸,具有先天表达自由的优势,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旦自由表达超越了其合理范围,则会出现与隐私权的冲突。所以,有必要立足于自媒体表达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社会现实,通过制定网络隐私权的专项法规、增设专门的网络隐私保密机构以及创新隐私权保护的技术化等措施来加强对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6.
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不仅在公民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也有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舆论传媒的发展,公民的隐私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维护好公民的隐私权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隐私权的相关理论,从社会隐私权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通过民法的制定来进行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
广泛安装于各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在保卫公共安全的同时也在收集着公民的信息。在一个很少有信息能完全处于非公共状态的社会环境下,公众并非没有隐私权期待,而是在不知情或出于无奈的情况下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公共视频监控系统长时间拍摄的片段信息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完整的个人数字图像,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从美国的相关判例中可知,通过立法、规制监控时间、设置监控标志、完善系统操作与管理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88.
89.
在中国,隐私权的产生和发展一直都依赖司法裁判的推动。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司法裁判中隐私侵权案件攀升,出现诸多隐私纠纷的新类型。其中,空间隐私纠纷、个人信息纠纷、网络言论侵权纠纷是此类案件中争议较大、较有代表性的类型。通过对案例样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新兴隐私权在实践中都遭遇了不同层面的利益冲突,且在立法中尚未确立统一的救济标准。立法的缺位、模糊和冲突,使司法有了更多自由裁量的空间;法官在充分审视情理、政策、社会利益后所做的判决,意图调适法律确定性和开放性之间的冲突,实则是对现实社会需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90.
金融隐私权隐私权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延伸,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以及金融机构对应的保密义务仅是金融隐私保护的内容之一。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个人信息数据日益显示出其商业利用价值,因此需要处理背后各方的利益冲突问题。良好的法律约束机制是平衡金融业经营者的信息共享需求与消费者的隐私权益冲突的有效手段。需借鉴欧美金融隐私保护制度经验,特别是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规制做法,在允许信息共享的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基本隐私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