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23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性别公平理论认为,家务分工方面的性别平等程度的提升对女性生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使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中国的大家庭传统检验了该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中国夫妇在家务分工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程度很高,但是受扩大化家庭传统的影响,中国女性能从父辈那里得到较为充分的育儿支持,且这种育儿支持对女性的生育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丈夫的家务贡献对妻子生育行为的影响则很小,且仅在父辈无法提供充分育儿支持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研究认为,女性日益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是制约其生育的重要因素.未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缓解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以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低生育率问题.  相似文献   
82.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三孩政策被提出。受到政策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未来家庭结构将从独生子女家庭逐渐转化为一家多孩。家庭结构的变化势必给家长和头胎孩子带来新的挑战,多子女家庭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父母的“必修课题”。  相似文献   
83.
我国传统的报应式刑事司法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日趋严峻的校园霸凌以及由此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必要引入修复式司法以弥补报应式司法的不足。如果只是为了实现个案正义,那么,再怎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都不啻为削足适履,而且极有可能使得被贴上"犯罪标签"的未成年人产生恶性循环,诱发更严重的犯罪行为。修复式司法把被害人疗愈和加害人自愿承担责任作为目标,注重双方以平等的方式沟通交流,使双方有机会了解事情的真相,最大程度地满足实质需求,最终修复被犯罪所破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学前儿童羞怯的组合作用路径,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考察了532名学前儿童的性别和教养方式四个维度(说理、随和、命令、言语攻击)共5个条件变量影响儿童羞怯的条件组态。结果发现:1)单个父母教养方式不是影响学前儿童羞怯的必要条件,教养方式以组态的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羞怯;2)影响“儿童羞怯”的三条组合路径分别是“女孩*非说理”、“女孩*命令*言语攻击”、“非说理*命令”;影响“非儿童羞怯”的三条组合路径分别是“男孩*非言语攻击”、“说理*非说理*随和”。  相似文献   
85.
采用王兴超修订的中文版道德推脱问卷调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并探讨其道德推脱水平与家庭教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道德辩护、责任转移是大学生最常用的道德推脱机制;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以及大学生双性化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旨在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比较乐观。(2)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因学科差异而不同。(3)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归纳,分析产生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更好地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8.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既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考虑人及其社会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提倡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原则,反对对物质消费的无限度追求.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国民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89.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社会转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而他们选择把孩子托付给祖辈等其他监护人监护,由此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攀升。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东山村的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运用数据与理论相结合,分析了东山村的隔代教育现状,找出隔代教育的问题因素,并在家庭、学校、政府方面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0.
对601名青海回汉初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测试结果表明:汉族学生的父亲对其子女表现出比回族父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而回族学生的母亲则比汉族学生的母亲表现出更多的拒绝与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的倾向;汉族学生在学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及整体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回族学生;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