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雪涛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画作重视写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来表现普通大众的审美爱好,反映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绘画作品中有着平民思想,表现出雅俗共赏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52.
辛建华 《秘书之友》2008,(12):41-42
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酒的诗句:“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豳风·七月》)、“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小雅·湛露》)。平民喜饮,欲“以介眉寿”;贵族喜饮,“以燕乐嘉宾之心”。酒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饮料,很早以来就成为儒家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文化的载体。这也是早期酒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53.
曹德谦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学问家,也是多产的历史演义作家、美国历史学家。他擅长运用通史演义体裁,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阐述中外历史演义,做到雅俗共赏、博约兼顾、文史兼备、夹叙夹议,发人深省,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54.
杨乃松     
《青海社会科学》2010,(4):F0003-F0003
杨乃松字延年,室名:岁寒斋,男,汉族,1938年10月出生于河南武陟。杨乃松自幼禀承父教研习书法。初学汉隶,沉浸其间。尤喜《华山碑》、《曹全碑》的清丽流畅,《礼器碑》的华逸俊美,《张迁碑》、《鲜于璜碑》的气势雄健。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又各有特色的隶书作品风格。时而凝重古朴,时而率真自如。流畅中散发书卷气息,波磔间展现金石风味。随之工行、草书,取法二王、孙过庭,涉猎王铎、张旭、怀素等,追求二王的神韵超然、颠张狂素的飞动游转。熔百家为一炉,师古而不泥,逐步形成了秀丽飘逸、雅俗共赏的书风。  相似文献   
55.
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横捭闺,雅俗共赏。2006年10月27日下午,易中天教授来到成都大学,与成都大学师生畅叙人生,笑谈读书,品话三国。  相似文献   
56.
电影是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本文结合社会调查,概括了优秀电影的基本特征,并对优秀电影在叙事、表意和艺术表现几方面的创作策略进行了论证和阐发.  相似文献   
57.
如何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让世人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政府和民间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有感于央视百家讲坛火遍大江南北,不妨策划一次让徽文化走进央视百家讲坛,请有志于宣传徽文化的学者专家,走进央视,通过雅俗共赏的语言,将徽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走进平民大众的视野,徽州五千村,每个村都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踏上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58.
灯谜素有"知识小百科"之称。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灯谜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历史文化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这些内容决定了灯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娱乐性以及审美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讲话不仅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官威十足”“官腔震耳”“官架吓人”,而且还善于从“土的掉渣”的群众语言中汲取精华,他在各种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群众语言,大家普遍感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直白、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经常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以及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  相似文献   
60.
雅与俗是各民族文化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它是由各民族的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并在其社会文化中占据不同的地位。雅文化是由其社会精英主创的,并在其社会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文化;俗文化是一般民众根据自身的文化需求所创造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朴素粗俗的文化。文化的雅与俗虽是人们对其文化进行价值判定的结果,但在文化整体中两者却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化的雅俗分析和鉴赏时,也应看到各自的属性、作用,以便达到文化的雅俗共赏。本文结合藏族传统文化中五明文化之工巧明的定义和分类,浅析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种种雅俗关系,为藏族文化的鉴赏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