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他在25岁以前,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他当过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也当过土地测绘员。因家境贫寒,他看到律师职业收入颇丰,又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取得资格证书后,他搭朋友的车去南方一家大企业任专职律师,谁知朋友走错了路,偏偏把他拉到了一个群众集会上,更不巧的是,车还坏了。  相似文献   
52.
胡铨与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江西籍著名的士大夫,二人皆是吉州庐陵人氏,胡铨为周必大的乡邦长辈。胡、周之间过往密切,周必大的文集保存有大量与胡铨及胡氏家族在乡邦之中唱和的诗作,这些诗作反映了江西诗学的趣味、私人的交谊,还涉及对金和战的政治态度,展现出周必大在乡邦生活中追随胡铨诗学取向、与之保持亲切交谊以及回避彼此政见分歧的姿态。  相似文献   
53.
元稹、白居易前后交往30年,诗歌唱和近千首。这些唱和强化了二人美刺比兴、讽谕时事的诗歌创作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他们的讽谕诗创作,形成了同题共作、从同立异的唱和性质。在元白的唱和实践中,彼此的诗风得到不断改进,对二人诗歌创作的风格、体裁与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诗歌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何君华 《可乐》2010,(7):60-61
在哥伦比亚大学,换一只灯泡需要多少名学生? 答案是76名。其中,1名学生换灯泡;50名举行集会,争取不换灯泡的权利;另外25名则举行反要求的集会。  相似文献   
55.
光绪九年(1883),西域诗人严金清和易寿崧参与了新疆南界的勘分事宜,一路同行,结成文缘。今见二人诗集中多有当时与后来补作的唱和诗,严金清和易寿崧相互和诗,各有千秋,因思想境界不同,高下立判。  相似文献   
56.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南学会共集会讲论17次,而不是传统所说的13次,其中主题演讲13次,观看幻灯并“按图讲论”3次,临时召集的“聚晤讲论”即集体议事1次.在13次主题演讲中,共有44人次进行了演讲.  相似文献   
57.
顾毓是当代诗坛的一位大家 ,他的诗词风格温雅、和婉、清丽、俊逸 ,刚柔兼济。在诗论上提倡重、大、拙的审美取向 ,并在自己的创作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极善唱和之作 ,与古人的唱和成为其诗词的一大特色。通过与古人唱和 ,达到了向古代名作学习、感发个人情志和表达丰富复杂难以言述情怀的多种目标。  相似文献   
58.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班,即鲁班(一作鲁般,《墨子》作鲁盤),相传乃春秋末战国初鲁国的巧匠公输般。因为他木工的技艺十分巧妙高超,所以人们一直以“班门弄斧”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多用作贬义,如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郢人;楚国郢都的巧匠。强颜,犹厚颜,不知羞耻意。有时用“班门弄斧”亦带有自谦意,如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曰:“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相似文献   
59.
跨越时空的群体性唱和——“苏门”晚期交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门”交游晚期,成员之间的现实联系十分稀见,代之而起的主要是隔绝环境里的独自追忆,但此时仍有几次重要的群体性唱和活动。这些群体唱和大多不具备互动关系,而带有追和的性质,从交往的层次来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建立在群体思想与情感基础上的潜在交往或神交,是“苏门”群体内聚力的外在表现,也是“苏门”后期存在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60.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