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关于保障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于转型社会的中国,集会游行示威作为公民一项基本权利,具有表达意愿、舒解民怨、监督政府、沟通社会的积极作用。自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公民就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多年来并未施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一个集会游行示威的好机会,遗憾的是没有将这一理念践行。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形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探讨它的积极意义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中国科举制废除和民国新政制建立后,中国学人的治学及其他谋生手段等外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日常生活习性、情趣喜好等更为本真的生存样态却并未根本变动.从四川大学一位重要而其名不彰的大学者李思纯留下的一部从未示人的日记,并参以吴宓同期日记和胡适活动于学人圈内时期的日记,可见直至1940年代,中国学人在更本真的生存样态方面仍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士"的生活习性与情趣喜好.科举制的废除及民国新政制的建立,对中国学人的影响远没有现存研究认定的那样深刻与彻底.  相似文献   
93.
于苏轼个人而言,"和陶诗"是东坡先生贬谪之后寓居儋州时期生命体验的抒写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于文体发展而言,"和陶诗"不仅使酬唱这种原本主要是发生在同时代人之间的行为转变为追和古人,由此拓展了唱和诗酬唱对象的古今界限,而且使得原本在前代颇为流行的"拟陶""效陶"二体渐趋衰弱,乃至后世少有人作。东坡先生正是深谙诗歌本出于己,诗情是诗体的内核,而诗体本身是对诗情的兴发与节制,所以能无碍于次韵这一被他人斥为"枷锁"的诗歌创作法则,创作出深刻影响后世的"和陶诗"。苏轼选择次韵酬唱这一具有严格规定性的文体创作"和陶诗",与其"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抒写自然情感的文学观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94.
谢虞 《老友》2010,(11):37-37
江西修水县义宁镇宁红社区,地处南城开发区,社区常住居民近1.2万人。起初这里开展文体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不  相似文献   
95.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开,上海各界反应迅速。除了集会抗议活动外,上海各界还发动了抵制日货和爱国储金运动。虽然上海各界的一系列斗争未能改变袁世凯承认卖国条约的结局,但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6.
97.
98.
作为风雨同舟、安危与共的人生知己,刘禹锡与柳宗元在贬居遐荒的岁月里,不间断地用书信赠答和诗歌唱和的方式传递嘤鸣之情。两人唱和的高峰期是在再度遭受贬谪前后。迭相赓和之际,所作略无用情浮泛、用笔粗疏、用词草率之弊,因为他们不仅诗艺娴熟,而且有沛然莫御的激情回旋鼓荡于其间。他们还就书法问题频频酬答,既在唐诗的花圃中植入了令人瞩目的奇花异卉,又为中国书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柳宗元卒后,刘禹锡的追怀篇什则不失为对亡友当年诗作的一种穿越时空的回应。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的唱和诗在数量上几倍于刘柳的唱和篇什,从中也能看到他们彼此对友谊的珍爱、守护与讴歌,捕捉到他们超然物外之后心弦的和谐共振,但却很难体会到刘柳唱和诗中独有的那种生死相依、安危与共的知己之感,也寻觅不到刘柳诗中那种基于同一政治理念和生命轨迹的刻骨铭心的人生感怆。  相似文献   
99.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k尾系统分化为“-k:-t”的近代早期新格局。德韵配止摄则是共同语1:3语音入声舒化“宕、江、通摄(-η/-i):曾、梗摄(-η/-i)”不对称格局影响下的产物。现代方言材料表明,德韵配流摄代表了方言口语音的底层。  相似文献   
100.
清朝咸同年间,以张道为代表的文人们题咏传奇《梅花梦》,唱和冯小青其人其事,其诗文作品收入《梅花梦题词》中。《梅花梦题词》收录了参与唱和的九位文人的三十余首诗词。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身处清末咸同乱世的文人的独特视角与焦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文人在兵祸横行中的生存危机。冯小青现象在这一时代,展现出与承平时代截然不同的特点,蕴涵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